造秀美山川 送青山绿水
—建州60年来我州林业环保工作综述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城镇环境空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森林面积和蓄积能力不断提升……60年来,全州林业环保部门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建设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国土绿化等重点工程,林业环保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
环境保护显成效
“九五”末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十五”初正式组建运行,“十一五”期间,组建了环境监察机构,结束了全州环境管理有名无实的历史,环保走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全州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累计投入1850万元,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已达标企业巩固率达100%。城镇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完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标率为100%。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38至49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40至57.5分贝。各项监测指标均控制在国家计划指标以内。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实现了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
植树造林秀山川
1978年前,由于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利用和毁林开垦使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大幅度下降,造林更新的速度远远小于采伐和毁林的速度。从1979年起,随着采伐量的大幅度销减,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和造林面积的逐年加大,森林面积和蓄积下降的趋势开始扭转。1983年海北州综合农牧业区划调查时全州森林面积为513.32万亩,截至目前,全州林地总面积1163万亩,森林覆盖率15.2 %,活立木蓄积量65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和蓄积增长幅度较大,特别是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净增较大,全面实现了森林资源“双增长”。
1956至1967年,全州结合春耕生产,掀起造林高潮。 1957至1965年,造林12714亩,但实际保存数较低。1986至1990年,全州造林27006亩。1998年11月,随着省政府的禁伐令的颁布,全州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林业建设开始以木材采伐为主向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2006至2010年,全州共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全州森林面积达到76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2%。林业投资总额达5.49亿元。
2004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启动,对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州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37.78万亩。使我州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结束了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开始进入了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新阶段。
回顾过去,我州坚持“生态立州”发展理念,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以来,通过大力造林育林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全州林业环保生产实现较快增长,生态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展望未来,州林业环保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州”发展战略,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海北不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绿色发展取向,深入实施生态屏障行动,走具有海北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一定会让海北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