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求发展 魅力祁连展雄姿
——建州六十年来祁连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记者 吴萍 通讯员 刘学安
  自建政以来,祁连县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线,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两新”、“三区”建设及实现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先行区为战略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主要路径,坚持“四个发展”,着力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比较优势、开发区位优势和用活后发优势,深入实施“1345”发展战略,使祁连这片素有“青海北大门”美誉的热土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再创历史新高
  祁连县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了水、电、路、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共确定项目177项,经济发展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实施完成农牧业项目20项,总投资规模2.5亿余元,农牧业项目国家专项投资首次过亿元。集约化经营覆盖全县45个行政村,参与农牧户达6725户,参与率达70.25%。实行股份制的专业合作社共22家。投资3325.69万元打造三个新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成饲草料基地2780亩。严格执行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划定禁牧区511.36万亩,草原平衡区1040.69万亩,发放补奖资金6277万元。示范推广农牧业新技术5项、农作物良种500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万亩,全县粮油良种化程度达到97%以上。旅游发展基金达到100万元。首届全国情歌(藏族拉伊)大赛、金秋摄影节及摄影展、环湖赛、草原风情节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有力宣传推介了祁连。积极鼓励、扶持发展农牧家乐,全县发展农家宾馆18家、农牧家乐52家。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实施了总投资2.4亿元的村容村貌整治及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涉及6个乡镇27个村3921户农牧户,建设项目达144项,实现了“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落实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 8819.1万元,农村牧区交通道路极大改善。深入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八宝河三期治理工程,完成防洪堤建设8.836公里,完成省财政支农资金人工造林1500亩, 退耕还林草工程周边荒山人工造林6000亩。完成总投资2271万元的牛心山坡耕地3300亩高规格造林任务,全县城镇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5.1%和21.98%。
  科教文卫事业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该县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投入累计超过7.5亿元,确定的十项民生工程和八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96人,各类失业人员再就业273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512人次。总投资2.04亿元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舍安全工程全部交付使用。完成了 “青海省第一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图书室建设”工作。与企业衔接设立了“玉林教育奖学金”、“亿达助学基金”。启动实施162.2万元的祁连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10所,惠及学生2704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药品“零”差价制度,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45490人,完成率100%。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园区建设、文化市场建设、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开放交流和文化人才培养“八大工程”。发放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3000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柔逗曲展演中心在阿柔夏季草场建成投入使用。投资305万元建成了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16家单位28个窗口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信访机制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7%,矿山、交通、建筑等行业伤亡事故大幅下降,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再上新水平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在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坚定信念、增强党性、弘扬政德”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以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和村级党员活动中心为依托,先后举办了全县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藏语学习培训班、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认真开展风险排查,加大从源头和机制上预防腐败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