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对口援建工作开展情况
海北州全力推进对口援建工作,三年来,通过援受双方的共同努力,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效果良好。
一、对口援建资金情况
目前,山东省投入对口支援资金32241万元(包括威海市与山东省及省直部门捐助款项3941万元,含山东省捐赠给青海省政府1000万元),2011年16个项目,投入资金6000万元;2012年39个项目(含续建项目),投入资金14300万元;2013年先期到位资金8000万元,新开工项目20个。三年来,累计已实施项目49个。五矿集团投入资金1300万元;神华集团投入资金5857万元;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239万元。
二、对口援建重点项目情况
山东省和中央企业所投入的援建资金重点用于社会事业、城乡居民住房、农牧区基础设施、市政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基层组织及阵地建设等方面。其中教育事业方面山东省投资1910万元建成了西海镇和门源县两所标准化幼儿园;投资350万元建成了西海寄宿制学校标准化食堂;投资550万元建成了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神华集团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刚察县教育标准化餐厅;补助200万元完成了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神华图书馆配套设施建设。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海晏县寄宿制小学运动场。并从2013年开始,山东省落实了每年1个班40人的海北高中班项目。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山东省补助880万元完成了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配套设施建设和投资120万元建成了海北州第一、二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和远程医学教育系统;投资720万元建设海北州藏医院层流手术室;山东医疗专家小分队开始定期巡回诊疗。神华集团补助500万元完成了刚察县医药卫生标准化建设。科技文化事业方面山东省为46300户农牧户补助926万元实施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项目和投资200万元的海北电视台设备装备更新建设项目;投资750万元实施了西海镇城西、城北社区和祁连县四个社区的综合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城乡居民住房方面:山东省为2147户农牧区贫困户补助2147万元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及游牧民定居项目和民居改造项目;补助400万元用于祁连县八宝镇四村民居改造工程;为10个村补助1000万元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为12900户农牧户补助1290万元实施了农牧区村容村貌整治项目;为87户牧民补助100万元实施了海晏县幸福滩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五矿集团为500户农牧区贫困户补助500万元实施了祁连县游牧民定居项目;神华集团为550户游牧民补助1000万元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五矿集团和神华集团分别为祁连县3个村和刚察县8个村,补助500万元和1430万元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山东省补助1500万元实施了门源县、祁连县、刚察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生态建设方面山东省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刚察县沙柳河流域县城段生态保护建设项目。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方面。山东省和神华集团在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区上分别投入了9030万元和500万元,支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高原现代生态旅游业方面。山东省和神华集团在高原现代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分别投入了2150万元和424万元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山东省旅游局2011年支援100万元在中央四套、山东卫视黄金时段播放海北州旅游风光片,并在山东省组织三次海北旅游推介会。2012年7月,山东援青干部协调有关部门在海北州组织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导游网络大赛”和“壮哉中华、大美青海、梦幻海北”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在央视一套、四套,北京台和台湾网络电视及多家媒体均予报道,扩大了海北旅游的知名度。设施农牧业方面山东省投资1300万元实施了门源县节能温室菜篮子建设项目;投资3130万元实施了海晏县和青海湖农场农牧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刚察县草产业建设项目;投资2260万元实施了门源、海晏、刚察的农牧民产业转移扶持示范项目。社会捐赠方面山东省直相关部门和威海市捐助资金及实物计款3941万元(含山东省委、省政府捐赠给青海省的1000万元),这些资金已全部用于教育、卫生、民政等事业发展。
三、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情况
一是互访交流工作成绩显著。三年来,援受双方共互访60余次、700人次。其中,2012年9月10日,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和原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率山东省党政代表团亲临海北考察指导工作,确定在威海市对口支援的基础上,新增临沂、滨州、聊城三市,分别对口支援门源、海晏、祁连、刚察四县,支持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威海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带队来海北考察,新增三市已先后派人来海北实地了解情况。中国五矿、神华集团、中铝业公司领导也多次深入对口支援县掌握县情、交流意见、研究方案,把对口支援工作当作企业自己的事情来研究谋划。通过这些互访交流,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层面形成互动,为更好地推进对口支援、加强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经济技术合作初见成效。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海北州与支援方签约合作协议共计56亿元,其中与山东达成合作协议50.24亿元,与五矿集团达成合作协议3亿元。截至目前,总投资30亿元的山东大唐电力公司风电项目测风完毕,三座发电厂可研已通过审批,项目正在推进中。威海中玻光电有限公司总投资4400万元的2MW(兆瓦)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已完工交付使用,有3个现代农业和物流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五矿集团投资2亿元的五星级祁连天境大酒店,已完成酒店主楼及别墅区主体封顶工程。五矿集团投资1亿元在祁连注册成立了中国五矿(祁连)发展有限公司。五矿集团邀请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要领导到祁连县对地质文化公益合作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了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为祁连县打造地质文化产业示范区奠定了基础。在2013年青洽会期间,我州海晏县与山东省威海市签约物流项目1个,签约金额3.6亿元。三是人才交流活动广泛深入。援建工作开展以来,受援双方选派了107名党政干部到受援双方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海北州9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山东省立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业进修;先后在山东省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人数429人次;此外,山东省选派10名医疗卫生人员组成“专家服务团”到海北州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巡回医疗。从2012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每年向海北州定向招收20名本科生,职业技术学校招收海北州63名高中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