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疾控中心健康提示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5日 消息来源:

——“流脑”防控知识科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流脑是呼吸道传播疾病,潜伏期为1-7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在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

 

传染源

人是流脑病原菌的唯一宿主,带菌者和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原菌在体外生活能力极弱,通过物品间接传播机会极少,但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6月龄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疫苗接种在最先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按照国家免疫程序,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6月龄、9月龄幼儿各接种1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3岁、6岁儿童各接种1剂。

日常防护要做全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流脑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差,居所常通风、勤晒被子也是有效的预防方式。

2、饮食均衡,多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学校应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工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及时就医不拖延

在婴幼儿中,流脑早期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还会出现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畏光和抽搐等症状,其特有的临床特征是出血性紫色皮疹,按压不褪色,此时应该尽快就医;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中,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颈项强直、畏光和精神状态改变等脑膜炎体征,出现上述症状后,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刚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