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多措并举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6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县委办公室

为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因病致贫、因贫返病”问题,刚察县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部门协调,落实责任目标,通过六项措施不断提高全县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城镇低收入人群相关医保政策。认真落实城镇低收入居民医保政策,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人均筹资标准由2011年的人均3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86元。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由2011年的5.5万元、8万元统一提高到现在的10万元,城镇职工医保由22万元提高到30万元。将25种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纳入门诊统筹范围,按限额标准进行报销。民政部门资助低保对象、五保户6414人参保(合),资助参保(合)金36.55万元,确保了城镇低收入群体得到有效的医疗保障。
二是认真落实补偿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医疗保险,参保参合的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按照现行医保政策规定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达到5000元的,纳入大病医疗保险,按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报销,符合民政救助条件的按相关医疗救助政策兑现,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医疗保障方式,防止了城镇低收入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年内三大基本医保共为7418名患者报销医药费用725.3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179人,补偿医药费用106.52万元;医疗救助857人,救助总金额160.08万元。
三是推行“济困病床”制度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就医困难。在县、乡各级医疗机构设置“济困病床”,全面推行这一惠民政策,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住院就医时可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年内共收治济困病人2人,减免医疗费用5.96元。
四是积极开展先心病患儿和唇腭裂患者救助。依托“天使基金”救助项目,积极开展0-14岁先心病患儿筛查,共筛查上报先心病患儿5名,对符合手术指针的2名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2013年,启动实施了“嫣然天使基金”救助项目,对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实施救助,已筛查上报2名患儿并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
五是深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出台了计划生育奖励、救助等惠民政策,特别是对农村双女户和下岗职工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优先扶持,为下岗职工独生子女家庭每年发放12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同时按农牧区独生子女、双女意外伤残和独生子女、双女父母伤残等级分别一次性给予1000-4000元不等的补助。
六是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青少年、孕产妇、贫困白内障患者等等这些最需要公共卫生服务的人群,往往也是低收入群体,各级医疗机构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2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426名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了补助、免费为1186名和1000名适龄农牧区妇女分别进行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对保障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撰稿:王玉鹏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