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三注重”全力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委办公室
今年来,刚察县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施意见》,大力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学前教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针对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形成了以民族团结进步特色为引领、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的办学特色。
一、注重立体交叉网格化的宣传。通过政府、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网格化宣传,使民族团结的“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四个认同”思想意识作为一粒有活力的种子深深埋在广大师生家长的心中。一是邀请村社干部进校园、进课堂,宣讲内容以刚察县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尤其是布局调整以来,刚察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学生转变思想,听党的话,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聘请校外辅导员,对不同年级、不同模式学生进行宣讲,宣讲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时代与责任、感恩与回报、学习与成才、守法与团结为重点,遵循中小学生成长和教育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三是利用班会、政治学习、班主任会、教职工大会、行政例会、家长会等会议在学生、教师、家长层面分别进行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宣讲。四是利用假期深入各乡镇村、深入牧区、深入农牧民家中,上门走访,做到了家访工作的五个“百分之百”。 征求家长意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状况。五是邀请专家入校宣讲,采取摆事实、讲道理、案例分析、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涉藏维稳宣传教育。
二、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创建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和谐团结的工作、学习氛围。建立完善《学校违规违纪处理办法》、《住校生管理办法及流程图》、《住校生请销假制度》等培养学生养成团结、稳定、安全意识的制度,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建立“党支部—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班委会”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和“书记、校长包学校、中层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和任课教师包学生”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三包四同”,承包教师包学生思想工作、包安全教育、包学习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同玩;健全评价体系,设立优秀团员、优秀学生会干部、勤奋之星、体育之星、自强自立榜样奖、成绩进步奖、行为规范榜样奖、助人为乐奖等奖项,每学年考评一次,力求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奖,有能力获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一是明确“五个一”目标,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队列训练,塑造学生精神;建立“一种秩序”——强化课堂秩序、集会秩序及课间秩序管理,做到既落落大方又文明有序,规范学生行为;养成“一个习惯”——通过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载体,强化习惯养成,做到文明有礼;坚持“一项制度”——坚持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绿化、亮化、美化;增强“一个观念”——牢固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的观念。二是开展“六个一”(对父母、老师、朋友、同学说一句体贴的话,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行一次孝,为社会出一份力)、“五个共同”(共同唱一首歌、共同跳一支舞、共同参加一项竞技活动、共同创一面文化墙、共同感悟国旗国徽国歌)活动。三是组织学生赴海北州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海省科技馆、博物馆、陕西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爱国、爱家乡、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四是通过举办黑板报比赛、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尊老爱老敬老活动、校内外环境清洁美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观念,养成清洁卫生的生活习惯。五是依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合唱、音乐、舞蹈、书法、唐卡制作等兴趣小组,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有力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六是结合《六五普法实施方案》,聘请校内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到学校作法制、交通安全等讲座,组织师生观看交通肇事图片、火灾图片和防震应急避险图片。开展入学安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青海省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行为,努力减少违纪和违法犯罪现象,增强尊重、保护他人的意识。
撰稿:侯念农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