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 调结构 全力打造生态畜牧业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4日
消息来源:沙柳河镇
今年以来,沙柳河镇以立足生态畜牧业建设提质增效为中心,加快转变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八个方面努力打造生态畜牧业升级版。
一是注重天然草场建设。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和天然草场建设力度,完成草场围栏建设24万米,建设草原生态监测点6处,草原灭鼠8万亩,防治虫害5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75%以上,平均可食产草量达253公斤,黑土滩、重度荒漠化草原比例控制在8%和7%以内。
二是注重防灾减灾工作。以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为契机,突出棚、畜圈、储料库、土井、牛羊防疫注射栏、饲草料基地建设,有效增强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年内建成畜用暖棚170幢,畜圈60处,储料库134间,土井60眼,牛羊防疫注射栏8座,种植多年生牧草7000亩,当年生饲草3000亩,圈窝种草1000亩。
三是注重草原生态奖补工作。全镇7个行政村发放补奖资金1167.16万元,核减畜牲4万头只,1191户群众受益,禁牧面积861800亩,草畜平衡面积685000亩,减畜4.7万个羊单位,载畜量由禁牧前的每4亩放养一个羊单位调整到每6亩放养一个羊单位。
四是注重种子工程。串换藏系种公羊,完成杂色羊、欧拉羊等非保护品种的淘汰任务,藏系羊良种化比列达到70%;引进品牌化种公牛,采用自然配种方式优种选配,确保高原型牦牛良种比列达到50%以上;对乳牦牛群进行选育,及时淘汰体型小、发育不良、产奶量少、繁殖性能差的品种,从源头上提高群体质量。
五是注重科学养殖技术。积极推广高产奶牛“一年一胎”、“两年三胎”和藏牦牛全舍饲养殖,充分发挥科技养殖作用,提高养殖效率。
六是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标准化养殖进程,新海村、潘保村、果洛村藏贡麻村和恩乃村形成了以牛羊繁育联合发展养殖基地,尕渠村、红山村和河东村形成油料、饲草料连片规模种植基地,恩乃村藏族服饰、帐篷缝制,红山村金银滩羊毛被制作和河东村农家院经济蒸蒸日上,特色产业群体悄然崛起。
七是注重品牌效益。按照产品精细化加工、品牌化包装、产业化运作的原则,注册完成了,“金银滩”、“沙柳源”、“牧宝”、“瓦彦雪峰”等品牌,重点扶持羊毛被、菜籽油、蜂蜜、黄蘑菇、牛羊肉加工等产业,实现农畜产品优质优价。
八是注重人力资源培训。借助技能培训中心平台,大力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管理培训,已举办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370余人次,输转劳动力1000余人,有力推动了农牧民务工就业有农牧业向非农业、农牧区向城镇、季节性向长期稳定、盲目性向有组织、县内向县外、体力性向技能型的转变。
撰稿:赵发兰孙霞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