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五项举措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6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刚察县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培育现代旅游产业的着力点,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优美的环境优势,创新思路,五项措施有力推动了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藏民族民俗文化、昆仑文化、鱼文化、祭海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依托高原海滨藏城和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商业街,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消费水平。二是旅游体育深度融合。通过举办青海湖赛马节等节庆活动,开展传统赛马、射箭、拉巴牛等民间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创新文化旅游结合方式,并依托全国十大旅游精品线路的徒步旅游将旅游和体育有机结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旅游农牧业有机结合。通过鼓励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参与旅游农牧产品的开发,开发出了掐丝唐卡、嘛呢石刻等工艺品和糌粑、酥油、酸奶、牛羊肉系列等特色旅游商品,并从“展民俗、搞客服、增收入”入手,引导农牧民群众在国道315沿线规划建设观赏型民居,已创建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品位的农家院、牧家乐旅游点。目前,全县共有农牧家乐23家。四是文物保护与景点开发相辅相成。深度挖掘古遗址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着眼于文化旅游业发展,立足本县文物资源优势,增强景点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景区的旅游带动作用。我县境内文物保护单位46 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舍布齐岩画、哈龙岩画、北向阳古城、刚察大寺、沙陀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五是非遗传承与旅游相融合。以传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把藏族“拉伊”、“锅庄舞”、刚察藏戏、扎念弹唱等民族民间经典歌舞表演作为演艺的主要内容,建立传统演艺与游客互动交流的平台,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以景区建设为抓手,整合“非遗”文化旅游资源,并将其融入旅游景区,完善景区“非遗”配套设施,保证非遗产业在景区内有宣传、展示、销售的场所,形成展示、游览、购物旅游服务体系。
通过有力举措全县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在旅游景区道路、景区基础设施、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合作社的扶持、培训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导致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差,经营户自主提高档次的思想意识不高。二是特色挖掘不够。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导游讲解不深,许多文化元素没有变成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明显不足,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对广大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与文化未能形成品牌,文化底蕴挖掘不深,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宣传促销上,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全县文化旅游业知名度不高,辐射面狭窄。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县下一步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狠抓落实,推动全县旅游业平稳快速发展。一是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紧紧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藏区发展政策等各类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农牧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扩大开放为手段,以统筹城乡为主线,加快资源优化重组,争取项目和资金,壮大优势产业,推进城乡经济融合,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以规划为引领,突出文化元素,着力提升旅游品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在编制全县各项规划时融入旅游文化元素,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编制出切合实际、突出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并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重组和深度开发,精心培育和打造能充分体现刚察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三是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一流文旅结合新产品。组织力量进行演艺作品的创作和制作,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文旅结合演艺精品,完善藏城商业街、民族民俗文化演艺馆、藏寨片区、藏城核心区公用建筑;围绕青稞、奶制品、牛羊肉、掐丝唐卡、嘛呢石刻等优势资源,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农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打造高原海滨藏城旅游品牌。四是提升旅游形象,进一步创新旅游促销模式。深入挖掘刚察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进一步重视城市和景区(点)的人文内涵和标志性建筑建设,积极编写和出版代表刚察文化的书籍、歌碟等刊物,发展壮大我县文化实力,增强吸引力;并进一步做大做强观鱼放生节、仓央嘉措情歌音乐会、青海湖赛马节等重大活动,以政府为主导,整合企业、社会各方面营销资源,加强与国内知名旅行社和旅游集团的合作,力争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经典文化旅游品牌。五是保护文化生态,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把重点文物(遗址)建立标志标识,列入全省重点旅游系统标识(标志)工程建设当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着力把古建筑、古遗址等打造成我县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做到以文物促旅游,以旅游养文物,使我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事业双赢共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场地、方式、品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创造条件。鼓励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景区内进行现场制作和展示活动。沙柳河、沙陀寺、刚察大寺等景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重点,全力推进,从而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六是以组织领导为保障,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专业管理水平。建立完善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组织领导,彻底打破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格局。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力度,增强旅游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旅游服务单位的接待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加大对旅游宾馆、餐饮、农牧家乐服务人员和导游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全面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撰稿:严贵成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