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7日
消息来源:县创建办
2015年是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验收之年。结合实际,2015年刚察县将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总目标,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县”战略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将国定“六进”规定动作与我县自选动作相结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进而推动刚察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
筑牢各民族共同思想基础。以“十个一”工作和“六联建”活动为抓手,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教育各族群众增强感恩意识,心向祖国、心向党,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言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四个认同”,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构筑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中央支持藏区发展和对口援青的有利契机,按照省州委决策,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换经济发展的动力。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抓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机遇,以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工作为切入点,在交通、水利、城镇建设、养老服务、生态保护、旅游消费等方面,通过开发优势项目增加投资,有效撬动民间和社会资本。
促进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均衡发展,坚持县域经济组团化、差别化和特色化发展思路,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地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抓好“创建省级文明城镇”、“高原美丽乡村”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有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着力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城镇亮化、绿化、美化等生态景观工程,加快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防震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城镇品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牧区人口向城镇集中,进一步完善进城落户农牧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归口评估的要求,全面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巡控、城镇社区管控、机关单位值守、毗邻边界联控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大重点人员帮扶管控,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加大技防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动视频监控向重点寺院、学校、社区、乡村延伸,不断扩大覆盖面。全力推广“枫桥经验”刚察化的环仓秀麻经验,依托“四库”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居)、行业等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网络体系,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加强对枪爆危险品、管制刀具、易制爆炸物等的源头管控和加油站、网吧、旅店等场所的实名制登记管理。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大反分裂反渗透反自焚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稳自觉意识。
共同维护和顺宗教局面。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化寺院“三比一促”和“星级评定”活动,把寺院经堂、僧舍等危房维修工作纳入县乡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计划中,努力解决宗教寺院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全面落实宗教寺院依法管理、社会管理、民主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寺院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坚持党政干部与宗教人士联系制度,强化经常性思想教育。鼓励宗教教职人员对教义教规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明辨是非,自觉防范抵制极端思想渗透,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做出贡献。
加快民族文化事业建设。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把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成县民族体育场建设项目,确保尽快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共创共建活动,积极推进机关、社区、企业、校园、家庭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及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活动内容,强化社会服务。支持文化精品开发及创作,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物古籍、口传文化、民族音乐舞蹈、民族婚俗服饰等文化遗产的开发。提高县电视台译制能力和节目自办率,突出节目特色,扩大县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提高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撰稿:张春林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