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当先锋
——刚察县461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
刚察县在加强“三基”建设工作中,坚持把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工作,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努力拓宽社区共驻共建渠道,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亮承诺、办实事,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分类设岗。县委“三基”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并组织人员在县城驻地4个社区采取个别走访、发放问卷、集中座谈等方式,广泛征求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重点对辖区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调查,详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活动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了法律咨询、 维权服务、心理健康、 敬老助老、文化娱乐、全民健身、治安巡逻、环保绿化、卫生保洁、教育培训、纠纷调解、消防安全、扶贫济困、科技创新、电器维修、医疗保健等16类社区服务岗位。
落户建档。按照“三不”原则,即不扰民、不烦民、不乱民,统一报到程序,组织县直机关在职党员于4月10日前到就近社区党组织报到。社区及时建立了本社区在职党员信息台账,详细录入在职党员的基本信息和报到情况,坚持做到“四清”,即基本情况清、工作单位清、专业特长清、兴趣爱好清。截至目前,全县45个县直机关党组织共46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报到率达到85%以上。
认岗领责。按照“岗位所需、党员所长”和“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每个岗位及岗位申报人员基本情况,每名在职党员至少认领1个岗位,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在职党员根据所认领的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就服务目标、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等做出切合实际的服务承诺,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及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社区党组织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的需求,对社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服务项目、内容,形成服务事项“菜单”、“微心愿”等,采取成立帮扶小组、“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结对帮扶贫困户、困难党员、残疾人困难群体,充分调动在职党员积极性,增强服务灵活性。
志愿服务。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要求,将社区工作与在职党员的服务进行有效对接和整合,把在职党员合理分配到各个网格党小组,形成新的组织优势。党小组组长依据服务内容的轻、重、缓、急,在“八小时”以外集中组织在职党员分批开展服务活动,并建立报到登记、服务纪实、沟通反馈等相关制度和台账,促进了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在职党员主动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为社区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每年至少向社区提出1条以上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在社区服务、文化卫生、居住环境等方面为社区做1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至少参加1次社区公益活动、文化活动和环境整治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在职党员共走访群众5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组织集中服务活动4次,举办知识讲座4次,开展法律咨询、援助30余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5件。
健全机制。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工作机制,促使在职党员真正沉入社区、融入服务,逐步形成“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同时,定期组织力量对各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责任考核以及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撰稿:张洪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