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刚察三牲拉则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消息来源:县新闻中心

刚察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许多拉则,比如说,刚察神山扎迈山、瓦颜山、夏格日山及三牲拉则等20余座拉则。任何一座都被认为有神灵居于其中。这些神灵既可以造福社会,也可以作恶人间,由此形成了人与神之间的“互惠”关系。所以,人们要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维护正常的人神关系。在所有祭祀的仪式中,“拉则”祭祀是最主要的方式。
  “拉则”一词,在藏语中有多种寓意,按一般的解释来讲,“拉”为“山顶”,“则”是象雄语,意为“器皿”或“宫殿”,合起来就是“山顶宫殿”,意为位于山顶上的神宫。只因“拉则”的主体是由“箭”组成,有人将其译为“箭丛”、“箭垛”、“插箭台”等。它主要是将“箭”作为“供品”来献祭山神,以求得到山神保护。在藏族民众的思想观念中,“拉则”是地域守护神、阳神、战神、地主神、龙神、年神等神灵所依附或驻锡的宫殿,正如藏文典籍《“拉则”建立仪轨·如愿随意》中所言:“这十三座石堆拉则,就是守护神的宫殿,阳神战神的驻锡地,土地、鲁、年神之依附处”。刚察地区的“拉则”三牲拉则外多是插箭献祭由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组成,地下部分主要是埋藏一些宝物,包括在所挖的坑内中央竖一截木桩,称为“命木”,上缚白羊毛绳。在“命木”的周围放置内装有粮食、金银、珠宝之类的宝瓶、兵器等物。地上部分垒有石头,再插上柏木、桦木、竹子及木制的刀箭,上系白羊毛、哈达、经蟠等。

刚察的三牲拉则,据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1652年,37岁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进京受封返藏途中经过此地,他看到这里的马、牛、羊膘肥体壮、水草丰美,因此在刚察县境内立了由自然死亡的马、牛、羊的头堆砌起来的三座拉则(即泉吉乡境内的马头拉则,哈尔盖镇境内的羊头拉则和沙柳河镇境内的牛头拉则)来保佑这方土地的人畜兴旺、繁荣昌盛,祈求海神保佑当地牧民兴旺发达。为此,环湖地区成为独有的一处藏文化风景线。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三牲拉则也在变化,让人留下了不可思议的遗憾。四百多年传承下来的灿烂文化、宗教祭祀的智慧結晶,当今成了随意改建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背景和神奇面貌。


马头拉则原来的石头为基层、马头为贡品、箭为祭品的圣景已成为装在红砖里的不起眼的一座拉则,只有懂得人通过介绍才知道这是历史悠久的马头拉则;


牛头拉则虽然没有装在砖墙里,也看不到历史的痕迹,跟其他的拉则一样且看不到它是用牛头堆起来的拉则,同样需要了解的人去介绍才知晓;


  只有到了羊头拉则处,能找到历史记忆、文化的内涵、独有的环湖拉则真面貌。

  到这里就想到刚察人为什么不传承灿烂的历史、藏文化的精髓,反而改写、创造环湖独有文化历史的宝藏呢?想到这里还是保佑祝愿佛法昌盛,智悲双运事业兴。祝愿施主财运盛,丰产繁育人口旺,祝愿健康寿命长,妖魔灾害自行消。远离饥饿和病魔,风调雨顺六畜旺。

撰稿:贡宝东智 摄影:贡宝东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