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保:“群众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图为县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才保。
图为放牧归来的才保。
图为才保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办公。
图为才保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会议。
图为脱贫致富带头人才保家庭全景。
——记泉吉乡宁夏村脱贫致富带头人才保
才保、男、藏族,1971年出生,2005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该同志自1988年起,先后从事和担任宁夏村民间兽医、社长、团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等职务。2014年,通过公推直选,被宁夏村党员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近30年的村社一线工作中,才保同志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以“五民兴牧”党建品牌为载体,带领宁夏村群众积极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在最基层一线默默实践着一名党员的人生价值。
勇挑重担做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今日的宁夏村天高云淡,水草丰美,牛羊成群,风景如画,这里的群众不仅富裕,人居环境优美,藏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是一个人居与自然统一和谐,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牧业新村,是青海湖北岸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富裕文明和谐的宁夏村,村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致富路上有带头人,才保书记功不可没”。11年前,作为村委会主任的才保,面对沿袭千年逐水草而居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村民时,他陷入了沉思:“是继续山河依旧贫穷不改,还是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今天的才保回忆起那次选择,只是淡淡地说:“群众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当年的宁夏村虽然总户数不到100户,草场总面积有19.9万亩,但草场过载、植被退化、经营方式粗放、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群众收入低等问题已十分尖锐。为破解“人、草、畜”日益突出的矛盾,寻找一条可行有效的致富之路,才保常常跑到乡政府虚心请教,乡政府的老同志还清晰记得当年那个年轻的身影出现在县乡举办的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上,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才保同志不断克服语言关,拓宽知识面,打破思想瓶颈。
“带领全村走以合作社为载体的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牧民经济生产组织化和优化重组牧区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建立草畜平衡的现代生态新牧区”。思路逐步清晰起来,蓝图一步步绘制了出来,前景似乎那么美好。可千百年的传统生产生活模式要被颠覆性打破,谈何容易。面对群众的不解与观望,他心中暗暗下决心“只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就没有办不了的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与老支书、村“两委”班子成员、乡党委、政府领导统一思想后,才保在创新改革之路踏下了坚实的步伐。才保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行走在山山沟沟中,穿梭于宁夏村的朝霞、夕阳与炊烟中。他逐户逐人讲知识、作对比、转思路、算经济账,就这样在群众半信半疑的目光中,才保带头以村干部为主的10户牧民参加的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了,很快“统一饲养、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轮牧”的“四统一”管理模式的效益显现了出来,合作社的带动效应发挥出来了,群众不再犹豫、不再观望,他们相信才保是真心真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村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到3年时间,全村参与股份制联合经营小组户数达100%、规模流转冬春草场率达100%、规模经营牲畜1.36万头(只),种畜集中管理率达100%、暖棚等生产要素整合率达90%、畜群结构得到优化、生产母畜比例达80%以上、仔畜繁活率达90%以上;通过羔羊早期断奶、集中养殖和统一出售,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宁夏村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迅速拓宽。
无怨无悔 做为民办实事的勤务兵
“每一个公务员都是勤务员,而每一个村干部就是老百姓的勤务兵”,这是才保同志的口头禅,而这个“勤务兵”,才保同志干的是那样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当集约化经营全面推广时,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困扰才保和村“两委”成员,完善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水、电、路、畜牧业设施每一样都制约着宁夏村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步伐,而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村没资金没项目怎么办,才保与村“两委”成员、与全村党员群众不等不靠,出资出力出工积极建设自己的家园,在才保的带领下,通过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的方式,解决了315沿线至宁夏村党员活动室25户群众通电问题。同时,县级各项目单位的办公室门口又出现了才保的身影,全县各局室的局长、项目干事渐渐熟悉了这个黑瘦高大的藏族村社干部,才保用真诚执着和一颗为民办实事的赤诚之心打动着所有人。逐渐宁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快了起来,每年在宁夏村草原炙热的烈日下,才保和村“两委”一班人、才保和全体村民一起挥汗如雨作规划、看图纸、严监督。付出就有回报,今天,宁夏村畜用暖棚达128幢、贮草棚47处、大电网覆盖率100%、村级砂路122.5公路、村级道路硬化36.54公里、人畜饮水管道12公里、游牧民定居小区1处。宁夏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自来水到家里”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美好幸福的生活一步步在才保和全体党员群众的努力下来到了身边。
创先争优 当夯实基层基础的领头雁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共产党员的光环下,同样意味着担当与责任。如何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如何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让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时俱进,这些问题同样是村党支部书记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县委提出“抓三基、强三基”之际,才保同志结合村情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五项制度,积极开展双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全力开展宁夏村党支部“五民兴牧”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创新设置基层党组织,结合集约化经营工作,让支部链接市场,使村级党组织在畜牧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每一个链条环节中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才保同志狠抓青年党员实用技能的培训,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引导村社党员成为“发展经济的领航员,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科学技术的辅导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村务公开的监督员”,才保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党员,为贫困群众捐款捐物,帮扶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进一步带动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成为“抓三基、强三基”的领头雁。2015年,宁夏村21名党员承诺事项48件,兑现承诺48件,党支部和党员对8户贫困户长期实行跟踪脱贫。
再创辉煌 做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的实践者
“贫穷的根子在教育上,宁夏村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才保同志在村里的大会小会上积极宣传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意义,督促适龄儿童入学读书,学双语、学文化、学知识。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定期进行表彰奖励,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宁夏村蔚然成风。通过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近70名村民改变了命运,走出山村来到城市和县城,做教师、当医生、做公务员、做勤劳致富的生意人,成为掌握知识、掌握命运的新一代牧民。
“钱袋子”鼓起来了,贫穷的帽子脱掉了。但淳朴的民风不能丢,文明法治的追求不能掉,要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团结进步、文明法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紧跟时代步伐。才保与村“两委”一班人拟“村规”定“民约”,抓精神文明道德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农牧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赛马会、篮球比赛和锅庄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经济发展、美丽整洁、民风淳朴、文明法治、邻里和睦、团结进步的宁夏村得到各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认可,宁夏村于2008年被评为全州最美乡村;2009年、2010年连续获得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示范村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海北州新农村牧区建设示范村,2010获得海北州平安创建示范村, 2013年宁夏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公正廉洁 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心骨”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百户人家的小村同样有太多的繁琐小事影响着邻里和睦、团结的良好局面。“越是杂事难事,党员干部就越要管,要管还要管好、把一碗水端平”,才保这样说也这样做。宁夏村牧民卓玛一直被牲畜无饮水道的问题而困扰,群众的困难就是党员的困难,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牧户娘巴被他一心为民的真诚之心打动了,同意无偿从自己的草场中让出2公里作为饮水道,当卓玛得知饮水道解决后,心头沉积多年的烦恼解决了;2015年年初,19岁的宁夏村藏族青年学生算太加,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而用完家中所有积蓄,才保同志第一时间了解到情况,敢担当,有作为,带领宁夏村21名牧民党员以自愿担保形式为算太加同学筹措到60万元手术治疗费用,帮助算太加同学和其家人渡过难关,战胜疾病;老党员占德贷款3万,用于生产经营,但因突发疾病,无力还清贷款,才保同志在家人的埋怨下用自己的收入还清了占德的贷款……面对群众的感谢,他说:“作为村干部,就是要发挥为民排忧解难“主心骨”作用,不解决问题还要我们村干部干什么”,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是他多年村社一线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因为历史遗留等各种原因,牧业村因草场、牧道、饮水道而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才保同志紧密结合县委开展的“三道清理”工作,组织召开小组会、党员会、群众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深入牧户家中,详细了解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在才保的努力下,在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的努力下,宁夏村“三道”工作进展顺利,清理率达100%。
一年年惠农政策多了,可如何公正、公平、公开的分配好项目,把国家的好政策、好项目落到实处,落到最需要的群众中,如何避免“优亲厚友”,如何探索创新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在与乡党委、政府一席长谈后,“倒排序”和精细化户均档案工作成为了宁夏村惠农政策、项目落实工作的新机制,才保和村“两委”一班人细心工作,秉公办事,在农村低保、项目分配、惠农资金落实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宁夏村始终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至今无任何矛盾纠纷。
俯首甘为孺子牛,群众的疾苦、集体的发展伴随着才保同志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集体经济的日渐壮大和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倾斜,文明法治、富裕和谐、团结进步、美丽整洁的宁夏村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光阴荏苒,当初那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已近中年,岁月的白发过早爬上了他的双鬓,面对“感动刚察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等诸多荣誉,他仍然只是淡淡说:“群众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才保同志深知草原哺育了自己,党的教育培养了自己,今天在党和政府,在民族团结大家庭兄弟姐妹的帮助支持下,为家乡为父老乡亲做出一份贡献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无尚的光荣。
撰稿:陈忠伟、马成刚 摄影:马成刚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