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寺庙里的“医学班”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4日 消息来源:腾讯新闻

青海省刚察县的科才·洛桑索巴尖措活佛,其祖传藏医医学获得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授予的海北州民族文化传统技艺传承点。十多年来,他在所主持的寺庙开设专门的藏医门诊,每年为大约2000名患者免费诊断和抓药。(图/ 新京报 陈杰)


  近年,青海刚察县各级医院和卫生所硬件建设逐步完善,但医疗人才极其匮乏。科才·洛桑索巴尖措自费创办了释藏利众林卡专科医学培训班,进行传统藏医免费培训,并将学员输送到各地,进一步学习中西医及临床实践,成为合格医生后再返回当地。除此以外,科才·洛桑索巴尖措每天会抽出几个小时,为到寺庙求医的患者免费治疗,每年为此投入药物的费用大约是6万元左右。


如今,科才·洛桑索巴尖措的义举得到越来越多省内外学校和医院的支持,这些学校和医院接力帮助着这些孩子成长,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医生。图为学员轮流到寺庙里的门诊当志愿者,和医生学习藏药配药。


目前,他陆续培训的学员已达120名,一部分学员已经补充到家乡的乡村卫生系统,一部分在省内省外医学专科学校及大医院继续学习和深造,一部分在释藏利众林卡专科医学培训班就读。


科才·洛桑索巴尖措专门在寺庙开设了教室,并在寺庙周边建起了一批彩钢板房屋宿舍,免费提供给离家远、困难的学生学习期间居住。凌晨5点,还在沉睡的刚察县城天空布满繁星,寺庙里灯光已全部点亮。学员们分散在寺庙外所有亮灯的地方,开始两个小时的晨读,也常有一些早起拜佛的藏民在寺庙叩长头。


此时气温大概在零度左右,学员们裹着藏袍晨读。科才·洛桑索巴尖措告诉记者,学员中大多数家境贫困,还有一些是在学校被劝退的坏学生,是家长专门送来希望帮助管教


科才·洛桑索巴尖措说,孩子没有之分,新学员入学,他把所有孩子按3人或4人一组,根据性格特点、年龄大小搭配分宿舍。图为一个男生宿舍,学生在墙上贴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彩页。


李增卓玛的眼睛里进了沙子,同寝室的伙伴帮她清理。每个宿舍都是一个的概念,科才·洛桑索巴尖措要求每个家庭成员自己做饭,清理卫生,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并且,学员轮流到寺庙里的门诊当志愿者,培养孩子们尊老爱幼的品行。


学员平时的早餐是藏粑和酥油茶。


医学培训班主要吸纳初中以上家庭条件困难的年轻人,学期一年,主要进行藏医学、藏语和汉语的系统教学。除了科才·洛桑索巴尖措活佛亲自授课外,还有多名退休教师担任藏语和汉语课程的教学。这里所有的教师,都是不取分文的志愿者。


培训班开办以来,没有一个中途离开的,每个孩子学习都非常勤奋。一些识字很少的孩子,一年学到的藏语知识,甚至比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都扎实。


孩子通过一年刻苦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藏医基础的原理,还系统学习了藏语和汉语,为将来的深造打好基础。图为藏语语法老师加央落智给学生上课。


培训班的孩子在寺庙里的学堂自习。


学员在藏医按摩班学习按摩,附近藏民都愿意当模特给学员练手。


孩子们在寺院完成一年的学业,逐一考核通过后,再送到各个地方的藏医职业技术和专科学校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进入专科学校继续学习,再进入医院临床实践。


学生增吉单玛和杨忠叶,吃着自己做的午餐。


加毛太宿舍收养了一只流浪猫,放学后,她就会和猫咪亲昵一阵子。寺庙里有很多猫咪和狗,学生们和动物相处亲密。


每天傍晚晚饭前,学员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聚集在寺庙后面的山坡上背诵书本。


刚察县贡公麻村是年钦夏格日山下的一个藏族村庄,海拔大约3400米。全村有425户,2088人。文措吉在给两个病人挂好吊瓶后,背着药箱从卫生所坐上丈夫的摩托车,赶往离卫生所15分钟车程的牧民奥史吉家。奥史吉的丈夫在外放牧,孩子也不在身边,家里余下的牲口离不开人照料,最近染病在身,文措吉每隔几天就抽空来给她复查和送药。


文措吉2003年中专毕业后回到村里,帮作为唯一一名医生的父亲打下手。2007年底,她进入科才·洛桑索巴尖措活佛创办的培训班。她说,那代表刚察县藏医最高水平。科才·洛桑索巴尖措一年多后把她推荐到青海藏医医院和河南一所大医院进行藏医、中西医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20153月,29岁的文措吉学医归来进入父亲所在的卫生所,短短半年时间,她已成了当地的名医。图为文措吉给一个发烧的男童检查。


和父亲过去的藏医为主的治疗不同,文措吉还把中、西医运用治疗中,尤其是妇科疾病。过去牧区女性患者要跑很远到县镇治疗,现在,不仅贡公麻村,附近其它乡4个村的患者都涌入卫生所找文措吉治疗。除了对妇女、儿童、老人的常规检查、传染病筛查、疫苗接种等,7个多月的时间,文措吉和父亲接诊接近2000人。每月接诊量比过去平均增加一半多。图为文措吉所在卫生所,除了藏药外,还有很多中药和西药。


科才·洛桑索巴尖措说,期望能培养更多的藏族医生,惠及乡邻。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