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助力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2日 消息来源:县委组织部

“走,到远程教育室去学致富技术去,这可是政府为咱老百姓送来的不用花钱的老师,对咱致富帮助可大了。”在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门口,支部书记才保连声感慨,和许多村民一起走进综了合办公服务中心。利用农闲时节和夜晚时间学习,已经成为全县农牧民党员群众的生活缩影,他们深知远程教育不仅能帮他们“富脑袋”,还能为他们“富口袋”。现如今“远程教育”已被群众亲切的誉为“良师益友”,远程教育成为了党员群众学科技、增本领、奔小康的好帮手,为群众架起了通往致富之路的新桥梁。

发挥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转变发展观念。自农牧区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使用以来,刚察县立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既注重理论培训,又注重实用技术培训,更注重观念更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实用技能培训,使农牧民群众开眼界、换脑子、拓思路。许多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富即安”意识向脱贫致富意识转变,市场意识、规模意识、创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已深入人心。更令人可喜的是,农牧民群众过去以传统保守的方式养殖,赚钱不多,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后,养殖观念发生了“三大转变”,即从传统饲养向饲料养殖及种草养殖转变,从个体销售向协会销售转变,从单一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增加了经济收入。

发挥指导培训“加油站”作用,促进提升致富技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教育培训作用,组织农牧民群众学习观看远程教学辅助网站上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三农”服务等栏目,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些农牧区经营管理、农牧区先进使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牛羊育肥、畜疫病防治、蔬菜大棚种植等农牧业生产活动,组织播放相关专题节目,及时把先进的生产经验送到了群众手中,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真正让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成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免费大学”、“开放学堂”。如哈尔盖镇经常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骨干培训,使他们在电教网络中与专家“面对面”,掌握最新科技信息,并随时为群众提供致富和生产技术信息,并帮助他们在远程教育站点上查找信息、拷贝资料。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农牧民3000余人次,60%以上的农牧民群众都已掌握1-2门农牧业实用技术,并成立了特色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协会组织。

发挥加快发展“助推器”作用,促进调整产业结构。始终注重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引导群众把从远程教育网站学来的增产增收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努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收入。如沙柳河镇新海村立足村情,着力培育以舍饲为主的牧区牛羊育肥产业,积极扩大发展规模,实现了粗放型畜牧业方式向集约型畜牧业方式的逐步转变,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了新海村兴隆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采取“联户制”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四统一”经营。同时,通过上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与省裕泰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使全村集约化经营步入规范化轨道。沙柳河镇恩乃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政策引、政府推、干部带、企业拉”的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工作思路,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合经营小组+牧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注册成立了恩乃村鑫泰牛羊育肥经营专业合作社,由社员选举产生经营合作社理事,入股户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转产出来从事第三产业以增加收入。同时,与省裕泰公司、祁连回族畜产品公司等企业接轨,订单销售羔羊、羊毛、牛羊肉等畜产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扩大订单种类和规模,提高畜牧业产值、增加群众收入,并组织建立恩乃村畜产品销售点,将酥油、糌粑、曲拉等产品包装后,形成品牌、集中销售,增加了群众收入。

撰稿:聂兴杰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