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一批”着力提升脱贫攻坚整体水平
2016年,刚察县以抓好“八个一批”为重点,着力提升脱贫攻坚整体水平。一是抓好产业脱贫。以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生态农牧业集中区发展,逐步培育壮大农牧支柱产业。加大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农牧业,在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业村、示范户。积极发展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园区+企业+贫困户”等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发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旅游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发展民族手工艺品加工、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适宜的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拓宽贫困群众致富门路,提升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水平。大力培训旅游从业者、培养旅游集散地、完善旅游六要素,开发具有刚察特色的文化旅游附加产品,增强旅游辐射力与带动力,使旅游产业成为脱贫奔康、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二是抓好转移就业脱贫。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农牧民群众进行多种实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1—2项促进增收的实用技术,引导农牧民快速向建筑技能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城镇服务人员等第三产业人员转变,提高工资性收入。并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贫困农牧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公司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输送就业。同时,建立劳务信息平台,加强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协调合作,鼓励引导有劳动技能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有效拓宽增收渠道,从而实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脱贫一批的目标。三是抓好易地搬迁脱贫。围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六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易地搬迁工程,着力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确保边缘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序搬迁脱贫,到2018年所有贫困群众住进安全舒适的房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特色浓郁、美观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抓好生态脱贫。加快推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和省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增量,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奖补等成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农牧民直接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区管护机制,增加贫困群众生态政策性收入。五是抓好资产收益脱贫。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结合发展产业增加收益,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支农资金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培育扶贫产业,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牧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村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形成贫困户长期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六是抓好教育培训脱贫。积极实施15年免费教育,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帮助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业的后顾之忧;继续狠抓“双语”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抓好“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贫困大学生资助、“青春创业扶贫行动”等项目,提升贫困家庭子女脱贫致富能力。七是抓好大病救助脱贫。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农村疾病防控体系,大力推进贫困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医务人员全覆盖,并建立和引导医疗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诊疗水平。同时,对贫困地区群众患重大疾病人员在享受合作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落实农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和农村牧区家庭成员临时救助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八是抓好社会保障脱贫。全面实行“两线合一”机制,继续完善贫困户社会保险、医疗救助、供养救助等社会保障扶贫体系建设,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形成各项社会保障救助制度功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救助资源充分整合、贫困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的良好格局。
撰稿:安敬奇 编辑:秦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