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刚察 感受地文 ------藏地文化与您相约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1日 消息来源:县新闻中心

刚察祭海源于青海湖,在历史上青海湖一直被视为仙海,历代统治者都有“祭海”的宗教政治活动。早在唐代天宝年间 ,唐玄宗曾赐封西海神 为“广润公”,并遣使礼祭。北宋仁宗庆历元年又加封为“通圣广润公”,实行遥祭。清雍正二年 ,四川提督岳钟琪在青海追击罗卜藏丹津属下,疾奔一昼夜,因找不到水,人马甚渴,求水不得,便祈求西海神赐水,令人掘地寻水,果然从地下挖出水来。岳氏认为“青海神显灵”,便上奏朝廷:“追剿叛匪,深入穷山,因恶身死,海神显灵赐水,拯救三军性命,求万岁赐封”。皇帝听秦大喜,于清雍正四年 三月,清廷诏封青海“水神”为“灵显宣威青海神”,具有政治含义的大规模祭海活动始于清代。在湖边立碑,并筑碑亭,派官员祭祀。

清廷每年都派祭海大臣,协同西宁道前往西海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据说祭海有一定的仪式,要召集环湖公主,千百户联盟祭海,向朝廷大臣献青海地方特产,点起佛灯,煨桑赞“却卡”,众人面向大海跪拜,在荡漾的海水声和喧闹的锣鼓声中,放鞭炮,点松枝,祭海开始,由朝廷大臣宣读祭海文千,众人欢跳高呼,将祭海所献羊的头上束哈达,向羊的头上浇冷水,羊若摇头时,表示海神以授领了献物,便将十三只献羊赶入海中,当奉献的羊在海水中飘浮时,将所有祭品投入海中,随后,人欢马叫,尽情狂舞引颂对唱助兴,一场隆重的祭海结束后,便到扎臧寺宴请各王公千百户,席间重定共赋,顺应朝廷,巩固边塞,祭海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

  看点 :多彩祭品  喇嘛诵经  千人煨桑  旗队入场 骑马踏海投环保宝瓶

  高原海滨藏城刚察环湖赛马是一项集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民族赛事。每年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的季节,盛邀环湖地区各兄弟县的优秀骑手汇聚这里,在欢呼雀跃的氛围里拉开序幕。这场赛事是沿边环湖地区民间传统赛马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扬,也是打造环湖民间竞技比赛项目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环湖旅游文化中互惠交流的友谊纽带。即将到来的赛马活动,对于宣传和打造新型的高原海滨藏城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但有利于提高海滨藏城的知名度,也有力促进了刚察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吸引八方来客,来此刚察清凉一夏,共度高原海滨美好时光。  
   看点马队升国旗    旗队入场  跑马   走马分赛实况

全世界最长的节日——刚察观鱼放生节:

    青海湖里的裸鲤,又被人们称为湟鱼,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物种。盛夏之际,它们密集成群,溯河洄游刚察境内的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受精排卵。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竞发,最终在适宜的产卵地方形成数十里河道“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真可谓是生命演绎的奇迹。 随着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放生节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刚察县独特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活动期间,游客们可以领略纯净青海湖的独特美景和高原海滨藏城浓郁藏民族特色文化及青海湖湟鱼洄游壮美景观。同时向外界展示高原海滨藏城—刚察的旅游资源,提高刚察知名度,进一步推动刚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看点鱼文化为内容的文艺演出   放生前各寺院喇嘛僧人诵经   群众参与放生

大型剧目《爱情的证悟》演出活动:

  由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刚察县人民政府等共同打造的大型多媒体歌舞剧《爱情的证悟》,于6月1日晚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演艺中心正式上演。此次是该剧最新改版的首次公演,视觉工程服务商数虎图像为其提供视觉创意设计与制作服务,助力青海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融合经典剧目的视觉效果实现质的提升。

 

  看点男主角三世轮回的爱情故事   对仓央嘉措的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  感受梦幻的舞台效果

千人锅庄舞大赛活动:

  锅庄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藏族舞蹈,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民族风格浓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县每年都会邀请全省锅庄爱好者、游客举办千人锅庄,是环湖地区最大规模的舞蹈形式,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互助等传统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为藏族传统舞蹈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看点悠扬的旋律   华丽的服饰   曼妙的舞姿   熙攘的人群

拉伊比赛活动:

  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以男女情歌为主体,内容涉及爱情、文化、历史、人文、民俗、宗教等方方面面。其曲调委婉抒情,节奏徐缓自如,巧妙的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而生动的向对方表达演唱者的思想感情。虽旋律变化不大,但因演唱者情感、技术、观念等方面不同,同样千差万别,歌词生动感人,曲调宛转悠扬,伴随着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了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看点 地方民族特色鲜明   音调高亢辽阔   曲调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