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省级扶贫试验示范产业园日渐发挥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消息来源:县扶贫开发局

为加快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更多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经过实地考察、广泛论证,按照建设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方案的要求,在刚察县建立集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藏城民俗风情园为一体的“刚察县省级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园区从拓展刚察县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着手,不断进行资源重组,优化产业结构,逐步使其成为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亮点。

省级扶贫产业园试验示范项目建设划分为2个核心区、3个示范区。涉及农牧业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农畜产品加工、民族风情旅游以及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等4大类,共计1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9790.9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830万元,信贷资金5687万元,县级配套527.49万元;山东神华集团援建资金1200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资金8046.5万元,整合资金500万元。

  一是入驻企业不断增加。试验示范园紧紧围绕“孵化、示范、推广、培训、加工、旅游”六大功能定位,以“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有效衔接,扶贫产业“点、线、面”梯度发展的模式,形成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农牧户的产业链条,使示范园成为扶贫产业新技术吸纳、示范、转化及技术培训与技术辐射的平台和样板区。产业园已进驻企业9家(其中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55家专业合作社参与园区发展,现已建成生态畜牧核心区、藏城民俗风情示范园和5处羔羊产业基地、8处牦牛奶源基地、1处草原牧鸡基地,为刚察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产业化扶贫效果不断明显。产业园企业运营后,逐步形成了企业+基地+牧户的生产格局,产业示范区5个羔羊基地、8个奶源基地的产品和加工企业挂钩,其收购价格等同或略高于市场价格,形成“生产、供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目前,产业园吸收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115人,人均工资达2000余元。带动贫困户1654户,6008人,户均增收1600余元。

三是劳动力转移不断扩大。扶贫产业园在生产带动周边农牧区快速发展的同时,针对富余劳动力转产后生产、生活技能水平低等问题,严格按照省州党委、政府提出的“以草原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的要求,整合人社部门、扶贫部门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资源,累计开设培训班121个,实现转移就业5490人次(其中产业园累计安排就业1200人/次)。

 撰稿:孙霞 编辑:马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