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基层组织党建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近年来,乡党委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实施“四个强化”使全乡党的基层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学习教育,规范党内生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联四做”活动座谈会,开展中心组学习20次、党政主要负责人讲党课14次、开展专题研讨6次,选派乡村干部参加省州县各类培训班80人(次)。同时,在充分学习讨论、谈心谈话、查摆问题等会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各基层党支部压茬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五统一”主题党日活动,有效增强了党员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同时,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总要求和“五项制度”,严把发展党员政治关、程序关,2017年规范发展党员8名,核查完善农牧民党员档案187卷,对全乡8个支部和229名党员开展了党组织信息采集及党员信息采集工作。
强化人才培育,狠抓能力提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党政、专业技术、村干部、村级各类经营管理、宗教寺院五类“人才库”及“后备人才库”。其中,党政后备人才1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5名、正科级后备干部6名);专业技术人才26名(专业技术员9名、初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5名);村级现有人才39名(村党支部书记5名、村委会主任5名、其它村干部29名),村级后备人才31名(村干部后备人才15名、村级经营管理后备人才11名、致富能手后备人才5名);宗教寺院人才12名。在此基础上,以“月月有培训、人人有提高”为目标,采取走出去调训与请进来培训、课堂授课与现场教学、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州县党校讲师授理论、县级职能部门骨干讲政策、安排党政班子成员上讲台、村干部讲实践和村党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对全乡干部人才进行分层分类集中培训,全力构建全乡干部人才“大教育”“大培训”格局,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近年来,投资22.34万元对3处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进行了维修;投资186万元新建100㎡村级文化活动室6处;投资7.26万元落实3个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设施;整合县级财政“一事一议”资金为切吉村新建5000㎡广场及附属设施;2016年投资37.2万元扩建年乃索麻村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130㎡,配套建设500㎡广场;2017年投资6万元建成宁夏、年乃索麻、切吉、新泉4个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供暖项目;落实投资30万元的年乃索麻村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扩建及配套广场建设项目和投资40万元的冶合茂村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危房重建项目;协调县发改部门计划维修3个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为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群众开展各类活动搭建平台,拟计划投资8万元,新建“百姓大舞台”1处。同时,在扎苏合村打造1处结构好、功能全、有亮点的村级阵地建设“样板村”,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增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后续产业,夯实集体经济。紧密结合全县打造4A级旅游城镇的契机,多渠道争取资金,着力在做大做强村级后续产业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贫困群众通过“资产收益”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新途径。协调落实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光伏产业园入驻企业乡村旅游扶持资金265万元,并整合乡村旅游扶贫资金330万元在鸟岛集镇为年乃索麻村购置、新建宾馆各1处;整合援建资金705.9万元在县城为宁夏村购置商住楼2处、商铺9间;整合切吉村和扎苏合村帮扶资金400万元在县城购置商铺1088平方米;协调县玉湖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为新泉村捐赠60头藏香猪仔猪,由合作社进行集中繁育,目前已发展至110余头。这些后续产业通过出租、承包等方式,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来源,切实增强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同时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实现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
撰稿、摄影:特曲合 编辑: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