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新成就 喜迎党的十九大 ——系列报道之五(脱贫攻坚工作)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新闻中心

近年来,刚察县认真按照中央、省、州的安排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刚察县坐落于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北岸,是承接青藏高原东西部的陆路交通枢纽,全县辖3乡2镇,31个行政村,总面积8138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居住着藏、汉、蒙古等12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38%,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2015年,全县共核定省州定贫困村12个,公示识别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424户381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68户1490人;低保贫困户455户1327人;低保兜底户501户993人)。2016年底和2017年初,通过自然增减动态调整再回头识别工作开展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整为1333户3892人。

任务目标

 按照“两年集中攻坚完成任务、一年巩固提升回头收尾”的总要求(即2016年至2017年为脱贫攻坚年,2018年为巩固提升年),到2018年底全面实现“一前列、两不愁三保障、四确保”的目标,力争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州前列。

2016年,我县哈尔盖镇切察村、环仓秀麻村、果洛藏秀麻村和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尕渠村5个重点贫困村“摘帽”退出,全县实现了516户160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017年,我县伊克乌兰乡刚察贡麻村、尚木多村,泉吉乡扎苏合村、年乃索麻村和吉尔孟乡日芒村、环仓贡麻村、秀脑秀麻村共计7个重点贫困村“摘帽”退出,计划实现817户2288人(其中:哈尔盖镇125户329人;沙柳河镇101户237人;伊克乌兰乡204户560人;泉吉乡192户564人;吉尔孟乡195户5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保障措施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结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17年3月9日率先召开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脱贫目标责任书,并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及专题会议、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议等形式研究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11次,召开系统内各类会议15次,印发了刚察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驻村帮扶)、乡(镇)党委和政府、县直有关行业部门等考核办法,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及时调整成立了县级“双组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乡(镇)、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乡(镇)脱贫攻坚战,贫困村脱贫攻坚室,层层签订脱贫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抓”的扶贫工作大格局。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从2016年至2018年,每年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开展“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扶贫方略,切实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全面实现精准脱贫开出了根治“药方”。


工作亮点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以“不破楼兰终不还”(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因势利导处穷方,强化措施治穷病,创新举措拔穷根,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牧区特色、刚察特点的脱贫攻坚路子。创建旅游扶贫模式。充分利用“湖河山城”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鼓励贫困农牧民积极投身旅游项目开发和服务,加快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重点实施了泉吉乡扎苏合村梦蓝圣境旅游度假村项目建设, 度假村年租金为45.8万元,受益贫困群众106户(其中边缘贫困户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收益分配:82户贫困农牧民项目资产收益每户3000元,共24.6万元;106户贫困群众每户年分红2000元,共21.2万元。同时,将“梦蓝圣境”牧家乐一并进行承包,年租金11万元,用于缴纳全村村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在梦蓝圣境旅游度假村的带动下,周边群众大力开展特色旅游服务业,通过开办帐篷宾馆、经营特色餐饮、销售牦牛酸奶等特色畜产品,以及骑马、骑牦牛、射箭等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活动,贫困群众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加。泉吉乡年乃索麻村和哈尔盖镇果洛藏秀麻村乡村旅游扶贫宾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以资产收益分红方式,促进贫困农牧民增收。创建智力扶贫和流动红旗评比扶贫模式。以“三个转变”(即: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经营理念和转变理财观念)为抓手,全方位开展思想道德、知法守法、善经营、懂管理、持家治家、文明生活和劳动技能素质为主的六大智力扶贫工作,并首创了“精准扶贫流动红旗评比制度”、“贫困户帮扶信用登记制度”,彻底打破了脱贫攻坚工作“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流动红旗制度实施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等得到了明显改善,窗明几净已成为多数家庭的正式写照。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违法犯罪的人员几乎绝迹,对于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支持力度明显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要我富”到“我要富”思想观念转变明显。创建保险扶贫模式。在以往小额保险(每人投保10元)的基础上,按照460元/人的标准,县财政和保险公司分别承担50%的投保标准,县财政出资89.378万元,保险公司出资89.378万元,将全县388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六项合一”综合保险,形成了一套“政府支持、贫困户受益、市场运作、广泛覆盖”的扶贫保险体系,提高了贫困农牧户抵御风险能力。创建生态保洁扶贫模式。结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和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按照贫困村配备10名和非贫困村不少于5-8名的要求,落实资金154.8万元,在全县31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自主择优聘用,组建成立了215名村级扶贫保洁队伍(其中乡镇卫生保洁员95员),实现了农牧区生活垃圾全面长效治理和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及稳定脱贫的“三赢”。创建精准统计扶贫模式。制定了《刚察县精准扶贫统计监测调查方案》,将精准统计纳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持的各个环节,做到收入监测“三统一”(即:有统一的调查方法、有统一的调查内容、有统一的核算方法),实现了精准扶贫全方面覆盖和监测,确保了脱贫精准度。发挥老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谢日布老党员,积极配合驻村工作队,主动宣传脱贫工作的相关政策,用实际行动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主动将自己家中的100只羊和3000元现金捐献给了贫困户,用于扶持真正生活贫困的家庭。




主要做法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扎扎实实”的要求,强力推进“9+10”行动方案,坚持扶贫开发与产业扶持、资产收益、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医疗救助相结合,着力增强全县精准脱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特色产业促进脱贫攻坚新动力。围绕“孵化、示范、推广、培训、加工、旅游”六大功能定位,投资1.98亿元,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以“三区三基地一个核心”为主的省级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完善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激励长效机制,形成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农牧户的产业链条。资产收益激活脱贫攻坚新活力。采取“投羊留羔、增值分成、滚动发展、集中养殖分红”的能繁母畜周转养殖方式,对贫困户实施母畜周转投羊留羔扶持模式,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317万元,购置扶贫生产母畜24010头只,形成可循环扶贫周转和入股分红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1198户3592人。易地搬迁营造脱贫攻坚新环境。投入资金3704万元,整合农牧、建设、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资金1056万元,群众自筹166万元,高标准完成178套易地搬迁建设任务。生态补偿启动脱贫攻坚新引擎。积极开发生态保护公益性管护岗位,解决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林管护员199名(1300元/月),天然保护林地管护员69名(1200元/月)。就业推动脱贫攻坚新局面。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整合人社、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培训项目,免费对贫困农牧民分类分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发放就业创业贷款1111万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1人(次),转移就业444人,落实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7人(1200元/月)。惠民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新保障。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和全面实施门诊四全免,住院六减免的医疗救助政策,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1所,为298名贫困生发放救助款101.28万元,减免各类医疗费用630.06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82.1万元,并将25名重度残疾人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畴和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做到应统尽统、应发尽发。十大行业扶贫工程”凝聚脱贫攻坚新合力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着力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象,统筹发挥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住建等10个行业部门优势,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数据化管理,整合集聚各行业部门的扶贫项目资金4.1亿元,集中投向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中,构建了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聚集、向贫困户聚焦”的精准发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