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双管齐下、四力齐发”吹响冲锋号
力求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5日 消息来源:县委组织部

为持续推进加强“三基”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刚察县着力从村(社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四力齐发,力求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星级化”创建激发党支部干事动力。制定下发了《村(社区)组织“星级化”考评管理实施意见》,设立以“领导组织星、支部建设星、为民服务星、民主管理星、发展致富星(先锋模范星)、民族团结星、美丽乡村(社区)星、先锋模范星、精神文明星、平安建设星、清正廉洁星”为主要内容的“十星级”村(社区)组织创建目标,创建内容涵盖了村(社区)组织当前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对星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考核中不设定星级表彰数量和奖金数额,按照实际情况具体掌握,每年评定一次,统一通报授牌。考评程序按照村(社区)自查自评、乡镇党委考核和测评、县委组织复核批复的考核流程,确保真正评选出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星级化党组织。同时,设立了“刚察县村(社区)组织奖励基金”5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对当年达到十星级、九星级和八星级三个档次的村(社区)进行资金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村(社区)扶贫、教育等民生支出补贴及村(社区)公益事业设施维修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星级化”评定目标考核奖,并对七星级以下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改和整建。通过对村(社区)组织实行“星级化”考评管理,将进一步促进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提标升级,激发农牧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村(社区)组织班子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不得到断提升,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

 “五个三”机制挖掘带头人工作潜力。“三选”、“三育”、 “三管”、“三励”、“三退”五个三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淘汰退出机制,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人物,促使他们真正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设立纳入县财政预算的专项培训基金11.1万元,依托县乡党校、农牧民培训基地等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各类培训班、以会代训、网络课堂、巡回授课、实地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培训,不断提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设立纳入财政预算的农牧区村(社区)干部奖励基金6.4万元,对达到荣誉标准的党支部书记个人进行经济奖励,对连续获得省州奖励的支部书记优先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公务员招录,乡镇换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优先推荐。进一步完善细化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落实绩效奖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和动态调整管理。通过在精神上鼓励、经济上奖励、政治上激励三种方式,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

深化县级干部联点督查凝聚工作合力。研究制定了《刚察县县级干部联系村(社区)服务基层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全县县级干部在完成下基层任务的基础上,每月至少深入联点村开展指导和督查1次,通过采取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详细记录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一次联村工作开展情况,每年撰写1至2篇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将联系村社服务工作列为县级干部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县级干部要及时督促和指导村(社区)“两委” 班子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和“星级化”创建工作任务,动员“两委”班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切实维护班子团结稳定,凝聚工作合力,找准影响村(社区)在经济发展、组织建设、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要求乡镇党委要建立联村县级干部入村工作记录台账,记录联村县级干部到村时间、工作方式,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群众评价等。同时,按照“服务指导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原则,要求县级干部进村(社区)现场办公、党建为民服务下乡等形式,帮助各联点村(社区)做好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实好精准脱贫措施,解决好群众关切问题,整治好生态环境卫生,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动为群众解民惑、分民忧。

活动阵地提标升级增添基层党建活力。针对部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设施相对落后,年久失修等问题,计划整合资金333.5万元对全县28个村级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标升级,维修项目为屋顶防水、彩钢房顶、更换门窗、墙体粉刷等工程,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使全县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整体上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功能健全、基本制度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该项目的实施,将更加有利于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更加有利于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更加有利于强化农牧区党员教育培训。将彻底解决所在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活动难的问题,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等公益性服务的必要设施。对于党员干部开展活动、服务群众、推进农村牧区新风新貌中产生最大综合效益,对推进农村牧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支部政治生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和组织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张洪  编辑: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