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整治促落实 生态环境展新貌
----泉吉乡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全力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县”和“国家级卫生城镇”的部署和要求,泉吉乡采取“干群齐心、多措并举”抓整治,标本兼治抓管理的原则,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建机制、保长效,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坚持“生态立乡”发展思路,继续巩固草场禁牧成果,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机制,2017年,以“一卡通”形式发放70%补奖资金1164.21795万元;同时,充分发挥42名村级保洁员、19名林业管护员和38名草原管护员的职能作用,全力做好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以引导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进一步减少草场载畜量;加大国省道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和环湖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将乡属机关单位、村(社区)和寺院环境卫生划分为九个责任区,实行乡党政联村(社区、寺院)和乡属机关单位领导、村(社区、寺院)主要负责人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环境卫生“周督查、月评比、季考核、年奖惩”制度,与乡集镇、315国道和环湖西路沿线及村主干道可视范围内的群众签订藏汉双语门前三包责任书960份,形成对主干交通沿线和农牧区环境卫生治理的长效机制,要求各联村领导、乡属机关单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寺院僧侣齐上阵,齐心合力抓整治工作局面。2015-2017年,县财政累计拨付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资金318.29762万元,加大乡域内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得到了显著改观。加大对环湖沿线露天烧烤整治力度,共拆除环湖西路临时搭建帐篷宾馆39家共2684顶帐篷,组织出动大型机械13台次、大型运输车辆100余台次、清运垃圾120余吨。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维护河道健康环境和水质安全,促进我乡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制定印发了《泉吉乡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两级河长制工作职责,全力做好乡域内河水污染和湟鱼搁浅工作。
二是强宣传、提素质,做到环境卫生整治深入人心。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方式,力求做到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深入人心,全面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浪漫泉吉”微信公众平台、发放宣传单、张贴横幅、标语等宣传方式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环境的良好氛围。2017年,依托“浪漫泉吉”微信公众平台和乡村微信群,共发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照片600余张、小视频30余段,悬挂宣传横幅40条、印发环境卫生公约等宣传单1600余份;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60场(次),平整土地1500㎡,清理垃圾1700方、回填小型料坑1700方、回填料坑900方,参与人数达1120余人(次);
三是重督查、严通报,建设整洁、文明的生态泉吉。乡党委、政府组织各村(社区)、乡属机关单位和寺院主要负责人每周对乡集镇、各村主干道、315国道及环湖西路沿线区域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针对督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各责任区域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下发督办通知,将整治的工作任务再分解量化,及时安排责任领导按任务分工狠抓落实,在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就每周检查后需整改的问题再次检查,针对整改不到位的片区将其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再通报再督查,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的问题,为建设整洁优美、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生态泉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全乡开展环境卫生专项督查活动30余次,印发督办通知10期。
四是抓生态、强生态,打造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依托宁夏村“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和“全国草地畜牧业试点村”的优势,继续提升“产业富民、生态利民、项目惠民、组织为民、和谐安民”为主题的“五民兴牧工程”党建品牌,大力推行“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公司)+党建联络员(联合经营小组)+党员示范户(牧户)”模式,不断探索符合宁夏村实际的“半企半牧”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体反哺畜牧业的模式,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和规模。同时,通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发挥冶合茂村羔羊养殖基地、切吉村大学生引领专业合作社、扎苏合村奶源基地等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按照“合理利用、因地制宜、保护生态、发展生产、群众受益和精准扶贫”的原则,积极引导扎苏合、切吉村党支部扶持培育兴办家庭牧场、养殖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以“养殖、加工、营销”为主的畜牧业品牌。
撰稿、摄影:马莉 编辑: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