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四项基础” 解决“四个问题”
刚察县多项举措实现扶贫开发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消息来源: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刚察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主战场,以3892人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全力夯实“四项基础”,着力解决“四个问题”,为全面实现整体脱贫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保障,夯实脱贫攻坚“四项基础”。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乡(镇)、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乡(镇)脱贫攻坚战,贫困村脱贫攻坚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抓”的扶贫工作大格局,使脱贫攻坚从“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发力”。二是立“军令”压责任。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推进会等形式研究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21次,制定出台了《刚察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刚察县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刚察县县直有关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考核办法》,将全县脱贫目标任务和“九个一批”攻坚计划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层层签订脱贫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脱贫攻坚从“软任务”转变为“硬指标”。三是定调子强宣传。及时编印了《刚察县扶贫惠农政策文件汇编》、《刚察县脱贫攻坚手册》、《乡(镇)脱贫攻坚口袋书》等藏汉双语宣传资料,做到宣传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将中央及省州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思想引领和强大动力。两年来,召开各类会议191场次,举办培训班67期,印发宣传资料3.37万余册,政策文件汇编2000本,制作宣传牌43块,使脱贫攻坚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四是定总量保投入。2016年至2018年,每年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500万元作为金融扶贫担保资金;400万元作为县定边缘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作为农牧民技能培训资金;50万元作为村级绩效考评奖励资金),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20162017年,我县县级财政投入达2798.2万元,其中县级配套扶贫资金2000万元,贫困农牧民建房补助1498.2万元,美丽乡村县级资金300万元。

二是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四个问题”一是精准识别,着力解决“扶谁”的问题。抽调全县289名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五看五清”原则,深入各村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调研,并通过“两公示一公告”(村民提出申请、村“两委”会初选、群众大会确定、村级公示、乡镇审核、乡镇公示、县级复审、县级公告)识别程序,认真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核查工作,精准核定出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全面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谁扶”的问题。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即:县级领导联系指导行政村全覆盖,联点帮扶单位协调帮扶行政村全覆盖,帮扶责任人精准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全面实行精准脱贫县级联点领导负责制,确定县级干部帮扶5户,科级干部帮扶3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的对接帮扶措施,实现了各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接帮扶全覆盖,实行了“四定两不”(即定户、定时、定人、定责,不脱贫不脱钩)帮扶机制。同时,从各乡(镇)抽调10名精干工作人员配备到脱贫攻坚办公室,配备2名副职,将全县政府聘用的31个行政村社情民意党建信息员聘用为扶贫监督员,进一步充实了县乡脱贫攻坚工作力量。三是精准施策,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按照“争取脱贫攻坚走在全州前列”的总体定位,提出了精准脱贫“1234”工作目标,制定了“1991”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即:一个《刚察县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及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方案;九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九个行业配套方案;一个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方案及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全面深入查找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找准“病因”,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扶贫方略,建立县、乡(镇)、村、户融合配套的脱贫攻坚专项规划体系,精准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各类脱贫攻坚项目1680项,为全面实现精准脱贫开出了根治“药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四是精准脱贫,着力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严格按照省州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工作流程和县级贫困户抽查比例不少于30%的要求,把好“四道关口”,确保验收工作真实规范。严把“组织关”,按照县级、科级领导干部联点责任要求,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验收工作组,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检查验收任务。严把“退出关”,对照省州确定的“三个六”,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 “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内容的13项验收标准。严把“责任关”,坚持“谁验收、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对照退出验收标准,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严把“引导关”,在贫困退出管理自查验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坚持退出后一定时期内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打消贫困群众思想顾虑,让贫困群众真心认可脱贫成效,增强主动脱贫积极性。

 撰稿:王延山  编辑:才让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