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扶贫 全方位施策
力争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摘帽
刚察县积极推进落实中央省州精准扶贫方略,紧紧围绕“一前列、两不愁三保障、四确保”的总体目标,整合扶贫资源,重点实施各类脱贫工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截至目前,全面实现了省定12个贫困村退出,1333户3892人脱贫总体目标任务。并同步完成了1613户5586人的县定贫困户脱贫任务,有望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摘帽。
——夯实了“四个基础”,脱贫攻坚有保障。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着重从组织、宣传、投入、职责等四个基础工作下功夫,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建强组织基础。成立调整了县乡村三级扶贫领导小组,建立乡(镇)脱贫攻坚战,贫困村脱贫攻坚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抓”的扶贫工作大格局,使脱贫攻坚从“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发力”。二是建好责任基础。脱贫工作以来,累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推进会等21次会议研究安排部署扶贫工作,先后制定了《刚察县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全面保障脱贫目标任务得到层层传导,脱贫攻坚从“软任务”转变为“硬指标”。三是丰富宣传基础。根据工作实际,编印了《乡(镇)脱贫攻坚口袋书》等藏汉双语宣传资料,做到宣传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行同向,切实将中央及省州扶贫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思想基础。两年来,累计召开会议191场次,举办培训班67期,印发宣传资料3.37万余册,政策文件汇编2000本,制作宣传牌43块。四是做实投入基础。2016年至2018年,每年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2016至2017年,县级财政投入达2798.2万元。
——解决了“四个问题”,脱贫攻坚见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在解决问题上做足文章。一是着力解决“要扶谁”的问题。抽调全县289名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村社精准调研、排查等一系列精准识别程序,并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核查工作,为全面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全面实行精准脱贫县级联点领导负责制,确定县级、科级、一般党员干部三级帮扶系机制。三是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按照精准脱贫“1234”工作目标,制定实施了“1991”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扶贫方略,精准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16类80项,为全面实现精准脱贫开出了根治“药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四是着力解决“如何退”的问题。研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验收工作组,对照省州确定的“三个六”,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 “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内容的13项验收标准,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检查验收任务。
——实施了“9+10”方案,脱贫攻坚动力强。坚持扶贫开发与产业扶持、资产收益、生态保护等相结合,着力增强全县精准脱贫“造血”功能。在特色产业上,投资1.98亿元,推进以“三区三基地一个核心”为主的省级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了企业+基地+贫困农牧户的产业链条。在资产收益上,整合项目资金3814.2万元,购置扶贫生产母畜41413头只,形成可循环扶贫周转和入股分红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1333户3892人。在安居工程上,投资1.1亿元在全县5乡(镇)完成危旧房改造1811套、易地搬迁178套。在生态补偿上,解决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林管护员299名(1300元/月),天然保护林地及草原管护员110名(1200元/月)。在就业创业上,整合人社、扶贫等部门培训项目,分类分层实用技能培训,发放就业创业贷款1111万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96人(次),转移就业444人,落实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7人(1200元/月)。在政策保障上,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四全免、六减免、十覆盖”医疗救助等政策,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4个,为298名贫困生发放救助款101.28万元,减免各类医疗费用635.84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645.17万元。在电商平台上,自筹资金70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特色产品体验馆和5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及10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并荣获2017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至目前,县域企业、商户通过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50户,户均增收1200元。在金融贷款上,确定县信用联社和邮储为金融扶贫主办银行,注入财政风险防控担保资金733.8万元,建立贫困户金融服务档案及信用档案1333户,评定贫困信用户828户。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3486.9万元。在行业扶贫上,发挥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住建等10个行业部门优势,整合扶贫资金5.5亿元,集中投向基础设施、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扶贫工作中,构建了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聚集、向贫困户聚焦”的精准格局。
——创新了扶贫模式,脱贫攻坚效应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注重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牧区特色、刚察特点的脱贫攻坚路子。创建旅游扶贫模式。依托打造旅游扶贫示范州,鼓励贫困农牧民投身旅游事业,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重点实施了泉吉乡扎苏合村梦蓝圣境旅游度假村等工程,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创建智力和边缘扶贫模式。全方位开展以善经营、懂管理为主的智力扶贫工作,首创了“精准扶贫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和边缘扶贫模式,从县财政拨付专项扶贫资金,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1613户5586人边缘贫困户帮助生产发展。创建保险扶贫模式。2016年,县财政和保险公司各出资89.378万元,将全县389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六项合一”综合保险。2017年,全面启动藏系羊、牦牛保险试点工作,对全县13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牲畜全部纳入保险范畴,提高了贫困农牧户抵御生产风险的能力。创建生态保洁扶贫模式。结合“国家级卫生城镇”、“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和4A级旅游景区工作,每年落实资金154.8万元,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组建成立了215名村级扶贫保洁队伍,实现了生态、就业和增收的“三赢”。创建精准统计扶贫模式。制定了《刚察县精准扶贫统计监测调查方案》,将精准统计纳入精准识别、施策、扶持的各个环节,做到收入监测“三统一”,实现了精准扶贫全方面覆盖和监测。创建“四库”网络扶贫模式。将“四库”网络平台建设作为服务贫困群众的一把“金钥匙”,围绕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矛盾纠纷等问题,采取“一事一表、限时办结、督办销号、动态管理”的方式,集中人财物力量进行解决,巩固提升了全县脱贫攻坚成果。
撰稿:欧洪征 编辑:才让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