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吉乡以“党建+”模式 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泉吉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开展特色党建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以“党建+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合力。近年来,泉吉乡狠抓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在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法律法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开展摄影作品赛、藏汉文书法赛,龙头琴弹唱、知识竞赛、结对帮扶、企地共建、友好村邻等主题实践活动9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持续不间断开展“微宣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以“党建+精神文明”,力促思想统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等先进典型为载体,努力营造民心凝聚,正气弘扬的良好氛围。共评选“五星级文明示范户”314户、“五星级文明标兵户”8户,“美德乡村”2个(宁夏村、切吉村)。同时,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公民道德宣传周”“讲文明树新风”“道德讲堂”“弘扬雷锋精神”等主题活动,将湖畔新居等游牧民定居小区做为全乡感恩教育基地,以文化墙的形式将藏族《萨迦格言》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经常组织群众及学生参观,弘扬和传承知恩图报、敬老爱幼,待人诚恳的民族优良传统;依托农(牧)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整体水平,并以各类文化活动为契机,推选和表彰乡村两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脱贫致富能手等155名。

三是以“党建+综合治理”,筑牢发展基础。继续深化“一档惠民生”党建品牌,按照“实、全、准、细、时”的原则,将内容延伸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区养老保险、义务教育、项目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村集体经济收支等方面,及时充实、更新、完善分户精细化档案,使分户精细化档案成为解决群众不满情绪“减压阀”和预防干部群众腐败的“防腐墙”,使“一档惠民生”党建品牌真正成为乡、村两级了解掌握乡情、村情、社情和民情,帮助群众理思路、谋划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不断完善“片区+网格+网点”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各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四库”管理平台作用,2017年共征求意见建议6条、排查矛盾纠纷5条,梳理困难问题21条、查摆“四风”问题4条,全部给予解决(整改);充分发挥“三员”作用,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816余项(件),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四是以“党建+载体活动”,促进文化繁荣。牢固树立“文化立乡”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本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探索开展“文化月”系列活动,按照“一月一主题、每月有活动”原则,组建乡文工团1个,村“草根”文艺表演队6支,紧扣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文明创建、精准扶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果展示等方面,举办系列主题活动13场,全面展示了“魅力泉吉”新风貌。活动期间,邀请县乡业务职能部门,一并开展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交通法规宣讲和义诊等便民服务活动,提升文明乡村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独具泉吉特色的文化品牌。期间,共接受群众咨询1.1万余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4万余份,悬挂各类宣传横幅414条,摆放各类宣传展板720余块,义诊2520余人次。

五是以“党建+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生态立乡”的发展理念,依托“泉吉乡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工程”,通过邀请专家上生态课,增强党员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持续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坚持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划片包干制和“周督查、月评比、季考核、年奖惩”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2017年共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检查514次、参与人数达1800余人次、平整土地1500㎡,清理垃圾1700方、回填料坑2600方,乡容村貌极大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了全乡上下齐上阵、齐心合力建家园的良好局面。
撰稿、摄像:陈文龙 编辑: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