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河镇狠抓“八个结合”,突出“八个示范”助推全国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提质扩面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4日 消息来源: 沙柳河镇

沙柳河镇在全国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中,不断创新举措,力求实效,狠抓“八个结合”,突出“八个示范”,助推创建工作提质扩面。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双语”常态化学习相结合,在普及推广方面做示范。建立完善“双语”和谐创建经费、督促、考评、奖励机制,优化宣传教育方式,搭建“民汉并育”平台,充实党校双语教师队伍,选用《海北州社区藏汉双语手册》、《刚察县干部藏语读本》及编印《沙柳河镇机关干部藏语常用语句口袋书》等“双语”学习资料,采取集中培训学、结对帮扶学、考核激励学等办法,依托党校阵地,采取“每天一句话”、“每周一堂课”、“每月一活动”、“每季一测试”、“每年一总评”的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双语培训班,并将触角延伸到农牧户中,力促“双语”学习常态化。设立双语窗口,配备双语工作人员,积极推行“双语”咨询辅导服务,规范藏汉双语便民服务流程图、上墙制度、岗位牌等标识,助力民生办事大厅服务亲民化。规范藏文社会用字。与藏语管理部门协作规范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的牌匾、公章、公文文头、横幅等藏文用字。加大对临街店铺、餐馆、娱乐场所等的门牌以及街道名称、旅游景区、宣传栏等用字规范的监督、审核、整改力度。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提高群众技能方面做示范。结合“培育新农牧民、建设新农牧区”主题教育,协同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农牧民群众进行了藏汉“双语”经济知识、实用技术、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邀请通晓藏汉“双语”的技术专家授课讲座,通过言传身教,使参学群众在学到一门技术,掌握一项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学习藏汉“双语”的认知度。近年来,沙柳河镇共举办各类藏汉“双语”技能培训班486期,培训农牧民近3万(人)次,氆氇绣、掐丝唐卡等手工艺已在农牧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为农牧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沙流河镇也被评为海北科技示范乡镇。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加强人才储备相结合,在夯实队伍建设方面做示范。健全完善“选、育、管、用”的“双语”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的“三个一”“双语”后备人才队伍档案信息库。将双语测试成绩作为评优、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条件之一。近年来,沙流河镇共评选出“双语”学习标兵15名,并向组织部门推荐“双语”副科级后备干部5名。按照村级干部1:3的比例和每村至少培养1名女性后备人才的要求,共培养和储备村级“双语”后备人才109名、致富能手后备人才31名。同时,选派村级“双语”后备干部、致富能手参加省内外能力提升、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训200余人次。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平安沙镇建设相结合,在维护和谐方面做示范。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困难问题、意见建议、四风问题”为内容的“四库”信息,配备双语调解员45名、帮教员3名,围绕资源开发、草场流转、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问题,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开设“物权法”等“双语”普法知识教育讲座,使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社区安置帮教和矫正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矫正对象无一例反弹。近年来,沙流河镇社会大局稳定,7个村和4个社区均被州委政法委授予“平安村(社区)”称号,沙柳河镇寄宿制完全小学被授予县“平安校园”称号。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民族团结五年再提升工作相结合,在融洽民族关系方面做示范。“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等为契机,将“双语”和谐创建工作贯穿其中,把藏汉双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延伸到各站所、村(社区)、寺院。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双语活动 33 场(次),制作发放藏汉双语宣传册 3000 余份(册),宣传面、群众知晓率、干部职工受教育率均达 98%,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筑牢了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各民族之间关系进一步融洽。近年来,沙流河镇4个单位,30名个人被省、州、县授予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提升全民素质方面做示范。将双语和谐创建工作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信人守”活动始终,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站、公众平台等新闻媒体和户外宣传媒介,通过藏汉双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期间,在公交车站台、社区文化宣传栏、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累计制作各类双语宣传牌、宣传画40余块(面)。近年来,沙流河镇成功推树省级道德模范1名,州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单位5个,文明社区4个。表彰“五星级文明户”20余户、“勤劳致富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经营户”260余户,“环卫之星”、“巾帼英雄岗”150余人,“好婆婆”、“好媳妇”等优秀标兵28人。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在推进“两个可持续”方面做示范。组织编印生态文明建设藏汉“双语”宣传资料手册,大力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使节约、环保、生态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近年来,沙流河镇集中打造圣湖佳苑等7个开放式游牧民定居小区,配备“双语”保洁员20名;加强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村级“双语”保洁员40名。加大生态公益林、天保林和草原管护力度,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双语”公益林管护员9名、天保林管护员4名、草原管护员32名。

——将双语和谐乡村创建工作与文化引领活动相结合,在繁荣文化发展方面做示范。“双语”和谐创建工作融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大力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业绩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积极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展示大赛、藏汉双语测试、藏汉双语演讲比赛、“团结杯”篮球赛、锅庄大赛等各活动24项,展现了干群精神风貌,活跃了干群文化生活。沙流河镇先后被授予青海省高原舞蹈大赛“优秀示范点”、青海省农牧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海北州群众文化示范镇,河东村被授予省农家书屋示范点。

 

撰稿:赵发兰  编辑:才让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