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六个不”全力助推教育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8日 消息来源:县教育局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刚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严格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坚持扶智扶志为主的工作总基调,突出精准,靶向施策,出实招、下实功重实效,形成了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工作格局,并于2017年底顺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验收。

一是精准识别,确保贫困学生一个不错。我县抽调10名藏汉双语干部,通过进村入户、信息比对、电话随访、外出实地核查等多种形式,对未入学、辍学儿童少年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摸底调查,对筛选识别出来的881名贫困学生,利用教育扶贫平台数据、学籍管理系统与县扶贫办数据系统对接,核实各项数据,建立“一人一卡”档案,实现了数据动态掌握,确保不漏一人。

二是提高标准,确保全体学生一文不收。我县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教育资金优先安排的原则,在严格落实“15年免费教育”营养改善、生源地贷款等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对学前幼儿每年给予900元生活费补助,按照50元、500元标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和寄宿生生活费,并将取暖费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单列。四年来,共落实资金175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2.63万人次,实现了学前和义务教育学生“零收费”。对679名大中专院校贫困学生发放三江源奖补资金322万元;对符合条件的489名大学生累计发放助学贷款250.9万元。

三是结对帮扶,确保困难学生一个不缺。扎实推进“春暖校园关爱行动”,教育、民政、扶贫、工会等部门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并动员教育和社会各界390余名党员干部与810名贫困学生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三年来,广大教职工自掏腰包,为贫困学生购置学习用具、生活物品、常用药品折合资金达30.5万元,县政府每年落实贫困生资助资金10万元,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金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达270余名,各学校对17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提供午餐,消除360余名贫困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实现了贫困学生“应享尽享”。

四是控辍保学,确保所有儿童一个不少。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政府专题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出台了《刚察县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和《教育扶贫责任分工方案》,制定了“五个不允许”、“六个一律”的措施,提出了打好“五张牌”(依法控辍、行政控辍、扶贫控辍、质量控辍、情感控辍)的工作要求,同时县政府与全县31个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推动了教育脱贫工作步伐。截至目前,省政府向我县通报核查比对花名册722名,已核减719名(含学前就读74名),核减率99.59%,未核减3名(均为非本县户籍、未办理转学手续)。对53名因残、因病不能随班就读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

五是强化管理,确保劝返学生一个不差。我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31万元,购置了1100余套课桌凳、餐桌椅,确保所有儿童少年“进的来”。严格执行劝返学生“零拒绝”,积极解决好返校学生的入学、学习、生活和帮扶工作,健全学困生、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问题学生库”,建立教职工、优秀学生帮扶体系,无偿对学困生、劝返生“开小灶”,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少团队等组织作用,对从思想、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确保所有学生进的来、留得住、学得好。

六是加大宣传,确保政策宣传一个不漏。充分利用一号文件宣讲、人代会、干部职工大会、假期家访等有利时机,通过微信平台、电视公告、主题班会、家长会、村民大会、假期家访等等形式,发放《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宣传册》1万余份,广泛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15年免费教育”、“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强化感恩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撰稿:白玉生 编辑:才让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