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七抓七筑”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年再提升工作
刚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总体要求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具体要求,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年再提升工作,开展以“一二三四六七九”为目标的创建工作(即:“一创、两重点、三个结合、四个健全、六个确保、七抓、九进”),精心构筑各民族共倡共有的精神家园、着力打造平安稳定的和谐家园、合力共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抓组织领导,筑牢坚强的政治基础。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全县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有力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作为县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制定了《刚察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年再提升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分线工作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创建工作,形成了符合刚察实际的创建模式和体系。同时,抽调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4名干部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保证了创建工作力量。在县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安排创建工作专项经费50万元,有效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抓宣传教育,筑牢共同的思想基础。以宣传教育“十一个”主题活动为统领,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邀请教授专家做专题辅导讲座,举办大讲堂、主题培训班,分类编写宣传教材、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广场文艺周活动、知识竞赛以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牌、板报、横幅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普及率、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是抓建章立制,筑牢扎实的制度基础。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要求,着力在制度机制的科学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长期化、常态化、制度化。本着管长远、管根本的原则,着力健全和完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制定“五年再提升”工作主体责任清单和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牵头单位协调议事制度,全面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列出了创建工作责任清单、实行签字背书。从县级层面着力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创建工作方式从注重阶段性转变为注重长效性,从单一的部门化转变为系统的社会化,使创建工作的方向、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创建的责任、措施更加具体,为增强创建工作的推动力,加强创建工作规范化,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是抓九进活动,筑牢共建的联创基础。认真对照州委确定的创建工作“九进”要求,以创新各类创建主题活动为抓手,着力突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开展了以协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等内容的城乡、企地、军民结对共建活动;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广场文化周文艺汇演、赛马、歌咏比赛、篮球赛、环城赛等系列文体活动;以创建“文明刚察”、“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内容的联动联创活动;以节日互访慰问、生产互帮互助、联办文体活动等为内容的相邻村社、乡镇、厂矿共建活动,各族群众做到了交往交流交融。
五是抓民生改善,筑牢坚实的物质基础。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生大改善增进民族大团结。2016年,完成了省定5个贫困村退出、516户1604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了省定7个贫困村退出、817户2288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组省际间交叉考核。今年,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与联点群众一起为脱贫致富找思路、想办法、出点子、共谋发展大计,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国家第三方验收;全面深化以药补医机制、人事分配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健康刚察建设;继续巩固扩大“两基”成果,扩大优质资源总量,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时足额发放低保、五保、基本养老等各类资金,医疗、工伤、养老等保险参保率均达到了90%以上;不断加大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扎实推进惠及4村565户的高原美丽乡村和1359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巩固交通发展试点县建设成果,全县行政村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农牧户通电率达到87%,饮水半径缩短至0.8公里。
六是抓综合治理,筑牢重要的社会基础。创新社区、村社、寺院管理模式,探索出具有刚察特色的社会管理路子,将全县各小区、村社和寺院纳入“片区+网格+网点”的管理服务模式,初步建立了符合农牧区特色的社会治理服务新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102名保洁员、64名大学生在各网点开展保洁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引导、培育定居游牧民尽快融入现代城镇生活。依托县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各类实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技能素质,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对接,实行群众事“代办制”,给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便民服务。依托“德瓦尕宝”典型做法,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蹲点督导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系责任制度,发挥“矛盾纠纷库、问题困难库、意见建议库和四风问题库”作用,并实行“一事一表、限时办结、督办销号、动态管理”的模式,及时掌控社情民意,做到立查立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效率。
七是抓亮点特色,筑牢创新的工作基础。我们始终坚持“深入基层、面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在充实完善“德瓦尕宝”、“四库网络平台建设”、“分线工作法”等原有的典型经验做法的同时,全力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推出了“开展以“一二三四六七九创建目标”、“示范点创建‘十个一’标准”等创建工作新模式。
撰稿:李昂本??编辑:才让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