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农牧区飘扬 让温暖在群众心中长存
——沙柳河镇党建+脱贫攻坚,助推脱贫攻坚
夯实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建力量,充分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沙柳河镇充分探索“党建+脱贫”模式,在实践工作中加以利用,才能双促进,双丰收,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的“双推进”。
推行“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增添新动能。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能人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7家,设立产业党小组7个。二是培育打造富民产业。党组织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集体经济产业与贫困人口紧密衔接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富民产业,使贫困户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收入,产业措施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500-3500元。
推行“党建+人才”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激发新活力。一是实施“能人强村”工程。尤其是在致富帮带方面的示范作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党员党性觉悟以及服务意识,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最终达到增强、增收、的目标。把7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7名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围绕脱贫攻坚、基层党建重点对镇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培训;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脱贫致富重点对村干部进行定期轮训;围绕推广实用技术、提升发展能力重点对党员和贫困户进行普遍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12期,开展“基层大讲堂”25次。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建立领导包村、机关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共组建7个驻村工作队,40余名党员干部下到基层、干在一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推行“党建+考核激励”扶贫模式,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成立专项督导组,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失误,确保实效。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各村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加大比分权重,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对“两委”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结合工作成效和年度考核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对村组发展起色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驻村干部,由镇党委调整撤换;对成绩突出、群众欢迎的重点培养;对落实不力、敷衍塞责的追究分管领导、联系领导责任。同时,还按照所贫困村类别、贫困户特点,围绕班子建设、产业发展、帮扶力度,制订干部驻村考核办法,把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
推行“党建+主题党日”扶贫模式,
推行“党建+政策宣传”扶贫模式,通过宣传,让更多困难群体了解到需求,脱贫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需要思想上的脱贫,学习可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落实起来才更高效。
找准党建载体,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打造乡村振兴品牌,以基层党建促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暂处贫困的地区广阔天地将大有作为。贵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贯彻好每一项决策,落实好每一项举措。
撰稿:马积德 编辑: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