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取得
初步成效
农作物秸秆机械打捆

青稞新品种F-1田间长势
刚察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以农牧业产业、资源环境、农牧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走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明确绿色发展目标,不断凝练农业优先领域和绿色生产技术体系,2018年以“打基础、建模式、做试验”为重点开展工作,农业资源逐步得到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种植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以种养结合为目标,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推广商品有机肥和利用牧区牛羊粪资源相结合,加快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2018年实施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试验田800亩、增施黄腐酸有机肥试验田1000亩、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2个,为全县开展减少化肥投入,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提供试验示范,投资2800万元的有机肥加工厂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随着我县高效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捡拾打捆机等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种养实现有机结合,农作物秸秆基本通过打捆进行利用,成为冬季饲草的重要来源,一般每亩秸秆可打捆8-10个,每个捆价格8-10元,除去机械打捆费,每亩净收60-70元,而且秸秆回收后的茬子地又作为牧场进行二次利用,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这也从源头上遏制了露天焚烧等现象,一系列措施使粮油草生产→秸秆饲料化利用(畜牧养殖与加工)→畜粪处理与有机肥利用加工→耕地地力提升→粮油草生产的农牧耦合循环农业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
---以品种推广为抓手,筑牢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目前,我县农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98%以上,比如油菜青油21号品种通过连续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亩,接近我县油菜播种面积的50%,该品种平均增产幅度达10%以上;另外今年积极引进青稞F-1号、油菜北油2号、4号等新优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通过配套精细的田间种植管理技术措施,新优品种的田间表现和丰产性极佳,群众的认可度很高,特别是青稞新品种F-1号亩产量超过800斤,创下刚察地区青稞单产历史最高记录;通过新优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充分发挥品种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基础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改变我县农作物品种单一的局面,逐步打破农作物增产仅依赖化肥农药的传统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打好基础。
---以技术体系为引领,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2018年完成配方施肥面积1万亩,深松整地3万亩,以黄板技术防治虫害、TBS鼠害防控以及低毒高效农药统一灭鼠为内容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面积1万亩,聘请海北州农科所育种、粮油丰产栽培、土壤肥料等方面的专家团队为增施有机肥、新优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把脉支招,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有害生物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深度融合,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升,化肥农药实现负增长,另外积极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销毁处理,做到不随意丢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转型升级。
---以宣传引导为载体,提高全民绿色发展意识。一方面不断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发放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17.992万元,并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鼓励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多施农家肥,应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措施,主动保护地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全县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举办2期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田间观摩活动,参与群众100余人次,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田间现场观摩,广泛宣传我县以试验示范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思路、技术模式、目的方向等,进一步传播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全民参与、关心和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家喻户晓。
撰稿:李民军 编辑: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