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朴素的宽卓太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0日 消息来源:县新闻中心

宽卓太先进事迹报道后,很多人都说,“一个党员能捐出全部财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有人会问,他是不是很富裕?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


在干休所,每一位被采访者对捐特殊党费和全部财产的宽卓太除了敬佩之外,更多的是心疼他的不易。因为老宽的艰苦朴素在干休所人人皆知,每个人的用词都是“特别节俭”“非常节俭”



宽卓太在干休所住了20多年的屋子现在基本闲置,仔细寻找,他生活过的痕迹依稀尚存:窗台上几个长满枯草的花盆、两把年代久远的木椅和两个木柜似乎对到访者讲述着老主人的俭朴。

       (宽卓太故居内现存的木柜)


“宽卓太一生的吃、穿、用都非常朴素,生活上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平平淡淡就能生活。他的衣服和帽子有几件是很多年前的,洗的已经发白了还一直在穿。”老所长张志华这样介绍老宽的节俭。

(图为老所长张志华和爱人吴凯)


张所长的爱人吴凯奶奶紧接着话题说,“老宽的节俭多少年来都是如此。别人眼里没用的东西到他那里就是宝,他总能很好地利用起来。我们平时走动很多,过年也会互相拜拜年,在这个我们认为最讲究的节日里,每年去他家看到的只有两三个简简单单的菜。为了尽量少报销医药费,老宽自学中药知识,平时都是找很便宜的中草药配方子来调理,不到实在坚持不了了他是不会轻易去住院的。我常看到他在自家阳台上不是晒药材就是烤药材,也看到他摘院子里女真子(中药)入药,还常把自己用得好、有效果的方子介绍给大家。”

(图为宽卓太记的药方)


听到他捐了那么多钱给家乡学校,我们特别震惊,他和老伴儿强巴身患几种疾病而且还是大病,除了住院治疗,平时也不能断药,能节省下来那么多钱,简直无法想象,已经特别艰苦朴素的老宽是靠什么毅力存下来的,真的,我们非常非常感动!


陈志强书记也清晰地记得宽卓太身上的‘的卡’(也叫卡其布)衣服。那是上世纪80年代普遍流行的布料,是现今许多中年人尘封在儿时记忆里的服装,这种文物级别的衣服却在宽卓太身上一直穿到了去世前几年。


“老宽平时就吃土豆、白菜之类最便宜的蔬菜,最爱吃的还是青稞炒面,我每次去西宁开会都会帮他买来。他几次住院都要求住在各方面收费低且离家近的武警医院,也从不在医院买饭,让陪护的人回家随便做点就行。老宽不仅生活上节俭,就连生病也节俭到了让我们尊敬和心疼的地步。”


朱宝香的儿子李生辉说,“爷爷和奶奶任何时候都是精打细算,能不花钱就坚决不花。看到他俩舍不吃舍不得穿,我只要去西安就不管二老的百般阻拦给他俩从里到外买一身衣服,即使这样,他俩穿旧了也舍不得扔。”


“爷爷的节俭体现在方方面面,他对谁都非常大方,就对自己最苛刻,谁家有困难他一定会帮。就拿照顾他起居的保姆来说,每次保姆回家探亲或过年,除了工资,爷爷又会另给钱让保姆给家人买礼物。身体一直有病的爷爷为了节省药费还自学中药知识,记录了很多药方呢。我记得一个大玻璃杯里总泡着中药,那是爷爷自己配的调养方子。”

  图为宽卓太故居<一楼右侧>


67岁的王补琳和70岁的薛文彦夫妇从青海退休后回西安照顾父母。购物回来的他们听说是来采访宽卓太,就主动上前为我们介绍了起来。“我们了解老宽特别节俭,都知道他收入不怎么高,两口子身体都有病长期服药开支大,想过他可能会有点儿积蓄但绝对不会多,听到老宽捐了几十万,这让我们特别吃惊的同时也很心疼他,他得多难才能存下来那些钱啊?”


同样的,说到宽卓太的捐款数额时,老领导张志华感慨万端。“他不仅仅衣食住行节俭,各个方面都非常节俭,他的想法就是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绝不占国家一点便宜,那些捐出的钱完全是他从牙缝儿里省出来的、是从病痛中扣出来的啊!”


在一个精神极为快乐的人身上必有淡泊名利的真。用这句话形容宽卓太一生的艰苦朴素再合适不过。他一生虽极为节俭,但这种艰苦朴素的美德如甘霖滋养着他的精神世界开出了富裕的花。


撰稿、摄像:拉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