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的索南仁增期盼更好的日子
草原的春天来的虽晚却依旧生机勃勃。4月30日一大早,泉吉乡扎苏合村村民索南仁增便和妻子早早起床,赶着家里200多只牛羊进了草场。清晨冰凉的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边,但他俩心里依旧暖暖的。几年来,得益于精准脱贫的好政策,生活条件一年比一年好的索南仁增家离小康社会也越来越近了……
四年前,家景并不好的索南仁增就把无人照看的岳父从海西州天峻县老家接到自己家中,同妻子一起照料老人及两个孩子。家里当时的牛羊少,一家五口人靠单一畜牧养殖谋生,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他是家里仅有的劳动力,家里全部的收入大多靠索南仁增一人。两个孩子分别就读高中和小学,孩子的上学开销一直是最令他头疼的事。虽然小儿子上学享受义务教育花销不大,上高中的大儿子转眼快考大学了,必定会增加的开销肯定会让原本不宽裕的生活更拮据。想起家庭面临的窘境,索南仁增思前想后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供俩个孩子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改变人生轨迹。
日子有了新盼头
2015年底,正在为改变窘境生活苦思冥想的索南仁增听到了一个喜讯。他听说村里正在识别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低于2970元的牧户有资格被识别,能享受多项国家优惠政策。于是,索南仁增与村委会联系,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向村委会提交了申请书。很快,家里来了几位了解他家真实情况的干部。此后,经过村民代表两次评议、村民代表大会确定以及村委会核实公示,乡审核、乡公示,县级复审、县级公告的一系列程序,索南仁增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被上级党委、政府识别为低保贫困户。与索南仁增联点帮扶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仅为他家送来米、面、牛奶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更是结合实际情况,为他家的脱贫致富想办法、找路子。在交谈中,索南仁增也对联点干部说出了想要支持孩子读完高中考大学的想法。联点干部对他的远见给予了肯定,支持并鼓励他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同时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孩子上学后国家还会有一系列帮扶措施,这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索南仁增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
扶贫政策进家门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索南仁增家原本砖混结构的房子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原来的土路也新修为砂石路,一家人住房更安全、出行更方便了。2016年,索南仁增从村集体周转母羊中分配到生产母羊120只,2017年,他利用国家产业专项扶贫资金32000元购置周转母羊40只,累计分配到周转母羊160只。此外,他还享受到扎苏合村“梦蓝圣境旅游度假村”以及蕃域藏城林卡酒店分红收益,2016至2018三年时间累计13200元。并由县政府统一购买人身、住房、藏系羊、牦牛保险,享受了“四全免六减免”政策以及“三先一后”便民政策,家里的牛羊住房都有了保障,老人和妻子看病、治病难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几年间,结对帮扶的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成员、乡联村领导和村里的干部经常到索南仁增家和他谈心、交流,向他宣传惠民政策,还给他发了独具民族特点的“政策宣传画报”和“政策知晓袋”,内容涵盖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设施状况、享受各类政策性补助、各联点单位和干部帮扶情况、“九个一批”帮扶措施、当年收入明细账等6大类90余个小项,索南仁增再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党对农牧民群众的好。
摆脱贫困奔小康
2017年,索南仁增的大儿子没辜负他的期望,考到了青海师范大学,享受了高等教育“雨露计划”贫困学生补助政策。2017年底,索南仁增家脱贫。2018年,扎苏合村也从州级贫困村行列中退出。
2018年,索南仁增担任了村里的生态管护员,加上政府每年下发的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和周转母羊繁活羔羊收入,他家每年的收益超过6万元,吃穿住行不是问题了,孩子也如愿考上了大学,妻子看病也能报销了,全家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改善,索南仁增心里乐开了花。
在索南仁增脱贫的几年时间里,扎苏合村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村集体有钱办事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也为像索南仁增这样的农牧民群众进一步发展生产增添了不少底气。
上级党委、政府秉承“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扶贫理念,继续扶持像索南仁增这样的脱贫户。
脱贫后实实在在过上好日子的索南仁增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下,牧区群众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撰稿:钟金玉 编辑:才让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