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农牧业生产呈现“两高五强”发展态势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8日
消息来源:刚察县委办公室
“十一五”以来,刚察县不断加快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提高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截止2009年,全县农牧业生产呈现出“两个显著提高、五个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两个显著提高:一是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全县牲畜存栏达102万头(只匹),母畜比例59.02%,仔畜繁活率82.85%,牲畜总增率47.13%,商品率42.44%,分别比“十五”末提高4.56、5.45、6.53、12.67个百分点;成畜损亡率1.15%,比“十五”末下降0.4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7456.71万元,比“十五”末增加15290.59万元。二是农牧民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63.64元,比“十五”末增加2421.94元。
五个明显增强: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水平明显增强。全县草原建设累计投资6900万元,购置农机具320台、种植饲草料15000亩、购置畜疫防治栏120架、机械剪毛机械60套等,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2044.5千瓦;建成暖棚2852处、羊用浴池17座、羊用注射栏166套、牛用注射栏5座、配种站4座;草原防火站1幢,建设60㎡砖木住宅及辅助生活设施1010套,10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另外,建成人畜饮水管道24条、各种土井670眼,农灌渠13条。二是良种推广力度明显增强。全县共引进1/2野血牦牛种公牛1240头,牦牛提纯复壮3.72万头,牦牛良种率20.28%;种公羊累计串换2.66万只,良种藏羊达47万只,藏羊良种率57.2%;黄牛改良860头,良种率80%;牲畜良种数量50.8万头(只),良种率49.8%。通过改良,牲畜生产性能平均提高了8-10%。三是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明显增强。深入开展了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牧民培训、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人数达18500人次,转移技能培训3440人,劳务输出15261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518.852万元。四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明显增强。培育和扶持高原肉食品公司、吉尔孟冷冻厂、刚察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畜产品加工交易企业,并成功举办了两届“大白毛”集中竞拍活动,销售羊毛775.5吨,羔羊集中订单销售30余万只;引导成立了4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31个专业合作社。尤其哈尔盖镇察拉村、泉吉乡宁夏村的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五是草地生态治理力度明显增强。按照“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并重”的原则,加大了退化草场治理力度,先后共投入资金322万元,防治草原地下鼠害90万亩、地面鼠防治110万亩、草原蝗虫50万亩、灭治毒杂草7万亩,有效遏制了草原“三害”对天然草地的破坏,生态效益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