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 分类推进发展
全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0日 消息来源:县委办

近年来,刚察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区环境卫生进步、农牧民增收致富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提升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多策并用提高特色产业覆盖率,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以项目建设为新动能,将打造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首批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加快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了循环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退牧还草等项目24项。着力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其中,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粮油作物保险面积8万亩,实施增施有机肥试验、农田鼠害防控、农业种子工程良种繁育等农业增产增收技术推广项目。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2333万元,同比增长3.9%。以发展旅游为新引擎,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全季旅游理念,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青海东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运营及管理,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投资发展新格局。以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把全县整体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了景观风貌规划,成功创建高原海滨藏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7481万元,同比下降0.4%。以电商发展为新机遇,将发展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精心指导建设了电商服务站,采取“线上+线下”运营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进行宣传推广,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摸索出一条新途径。致力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1个“特色农畜产品O2O体验馆”、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5个电子商务服务站、3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电商外延网销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电商销售收入610万元。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把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全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清理存量垃圾,按照省州部署,结合“春季行动”、“五一”劳动节、“夏季战役”,全县掀起了“清垃圾、护环境”的热潮。投资500万元,新建物资回收站一处;投资267.27万元,新建垃圾填埋场4处、配备垃圾清运车31辆,并购置车载垃圾箱、动物无害化运尸车、管网救险车、三分类果皮箱等,对国道、省道沿线、村内巷道、河道沟渠进行了“拉网式”垃圾清理整治活动。同时,以在泉吉乡、伊克乌兰乡和吉尔孟乡为中心点,以点带面在全县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农业面污染防治,投资2800万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项目建成后1.08万亩饲草种植基地,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比例达到77.8%,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22.12吨,农业氨氮排放量降低3.43吨,主要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2046.8吨,进一步做好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建立保洁长效机制,为确保全县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常态化的管理,组建城镇保洁队伍、基层保洁队伍,并将每年375万元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全县草原管护员、林管员在管护草原、森林的同时增加了村级保洁的工作任务。每年落实资金154.8万元,在全县31个行政村组建村级扶贫保洁队伍,实现了农牧区生活垃圾全面长效治理和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及稳定脱贫的“三赢”。

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将乡风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布局、长远规划,多面发力、综合施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当中,创新举措,积极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启动了哈尔盖镇塘渠村、沙柳河镇城东社区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各乡镇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县现状的移风易俗新措施、新办法,努力实现了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多措并举治理矛盾纠纷,一方面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路径,大力推行环仓秀麻村“德瓦尕宝”村级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农牧区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机制,有效解决了各类矛盾纠纷。另一方面,针对群众诉求渠道不畅等问题,建立了矛盾纠纷、困难问题、意见建议和“四风”问题数据库,并以“五项流程”对“四库”实行动态管理,主动问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示范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县域村庄进行区位、经济、人口、资源、产业等要素评估,按照州级示范村示范引导,县级示范村协同跟进的工作思路,委托第三方编制刚察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2018年,在全县开展了以沙柳河果洛藏贡麻(州级示范村)、泉吉乡年乃索麻、扎苏合,哈尔盖塘渠、贡公麻(县级示范村)5个村为试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9年将沙柳河镇潘保村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撰稿: 拉毛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