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以“四字诀”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
自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来,刚察县紧密结合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区、循环农牧业发展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围绕构建“农牧耦合+草畜联动”的发展模式,以省州县委实施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牧区发展活力,为全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减”字上见实效。按照连续三年试验计划,在总结2018年和2019年试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油菜田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试验田800亩,在上一年化肥减施30%的基础上再减施6%(比常规施肥减量37%);利用山东聊城捐赠的100吨黄腐酸有机肥,在青稞、油菜、燕麦等三种大田作物以及设施果蔬上开展大田试验示范面积6500亩,增施试验区减施化肥2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施三年行动,累计试点开展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推广1.5万亩,有害生物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面积3万亩,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20%和10%,使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8%。
在“绿”字上做文章。全力做好豆草混播种植技术、耕地抚育与绿色促控技术、秸秆-饲料转化、牛羊疫病绿色防控技术、牛羊健康养殖等新型技术的集成示范,开展油菜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对耕地有机质含量影响的“一减一增一提升”试验示范,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15年的32.83g/kg提高35.58g/kg,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折纯量)分别下降到4.7kg/亩和1.8g/亩。同时,适时、适量补饲,羔羊早期断奶等技术为主的绿色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配套建设人工饲草基地1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1.3%,有效解决我县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饲草料供应保障。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全面完成塘曲、尕曲、黄玉和新塘曲等四个灌区量测水设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342。大力开展动物防疫设施提质工程,严格执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相结合的防疫制度,全县牲畜群体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兽用抗生素使用得到有效遏制。
在“优”字上谋发展。为探索建立青藏牧区绿色发展的样板路径,刚察县紧密结合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区、循环农牧业发展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加大畜群畜种结构优化力度,重点推广藏羊牦牛高效养殖、优良种群选育、肠道疾病综合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配套建设饲草基地,全县藏羊牦牛良种化率达到80%,天然草地草畜平衡率达到90.78%。2019年,结合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刚察县作为全省开展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10个试点县之一,开始全面推进牦牛藏羊追溯工程,将其作为打造绿色有机特色畜产品品牌的基础和根本,助力“刚察牦牛”“刚察藏羊”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实现产品优质优价。
在“治”字上下功夫。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获得国家卫生城镇、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等殊荣。 “厕所革命”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建成“星级化”公共卫生厕所52处,实施户用卫生厕所848座,全县户厕普及率提升到53%。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建设工程,每年将1000万元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配备村级保洁队伍及设备,逐步形成“户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县级处理”的治理模式。同时,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成年产5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
通过全县上下不断努力,刚察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在2019年底,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中期评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年》全国40个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中,我县绿色发展指标排名第15位。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强化绿色种养技术的集成研发和示范推广,系统开展绿色农业数字体系、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绿色农业经营体系、绿色农业标准体系、绿色农业政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高原特色、刚察特质可复制可推广的原生型绿色农牧业发展模式。
撰稿:陈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