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124”党建引领教育事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1日
消息来源:县委组织部
刚察县始终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出台党建引领教育事业提质增效的新举措、新招法,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124”强堡垒。“一库”:建好校长后备人才库,全县中小学实施校长、书记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健全学校党组织机构设置和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机制,着力转变校(园)长角色,把优秀的党员充实到校长队伍,按期换届,通过实施《刚察县中小学校长聘用办法》《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方案》,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近三年来,调整交流校(园)长20人,推荐储备后备干部56名,有效推动党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两部”:通过规范发展党员、党员教学示范课、党员帮扶困难生、党员疫情防控靠前行、党员控辍保学定职责、“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充分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以先带后,以老带新,一支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近三年来,发展党员共计15人,培养以党员为主的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0余名,120名教师获得省州县党委、政府部门表彰(其中,党员占60%);建好家校临时党支部,由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县寄宿制小学、沙柳河镇寄宿制民族小学,3个家校临时党支部中,32名党员身份教职员工与64名村“两委”班子和党员身份家长围绕“家校共育”开展良性沟通、合作共建,推动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发展。“四行”: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履行义务、力行服务、践行初心、恪行使命,近三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场次,参与党员365人次,捐资捐物折合6.07万,帮助解决师生、家长、困难群众实际问题142余件次,每年76名党员教师下沉社区报到,58名党员教师参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124”抓五育。“一队”:成立教育系统思政工作队伍1个,加强德育内涵、德育载体和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学段衔接、学科融合、课内外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大德育”体系。“两地”:建设师德教育基地1个,组织州、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次开展“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受益教师450人次。举办校长管理经验交流会2次,组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活动20次,受益青年教师60人次;建设实践教育基地1个,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温室大棚)、家务劳动、垃圾分类回收等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尊重劳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接待全县学生参观、实践3700余人次。“四进”:大力推行家长进课堂,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生课堂,真实了解教学环境,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力推行教师进家庭,300余名教师开展家访活动,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互相交流教育方式方法;大力推行学生进军营,开展进警营活动7场次,使学生充分体验战士的生活,增强军事、国防的了解;大力推行教师进名校,先后组织9名教师到西宁和兄弟县区名校参观学习,邀请15名县域外名师亲临现场授课方式,与年轻教师分享育人新理念、新方法。“124”办实事。“一减”:5所中小学校杜绝教师给家长留作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4个督学责任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查,在校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家长监督,并杜绝无关教育教学活动进校园现象。“两治”:全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和行政问责制,全体教师、家长签订《“不送礼、拒收礼”家长教师双承诺书》;打造廉政文化,使学校行政楼宇每一个墙面成为警钟,时刻提醒每位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清廉执教。“四补”:补学前优质园不足短板,新建幼儿园1所,改扩建幼儿园2所;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短板,补充教师131名(聊城组团支教8名、免费师范生10名、“三支一扶”8名、临聘教师64名,顶岗支教41名),有效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补放学后家长接学生难短板,采取“五项管理”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补学生供餐方式单一短板,全面启动学校食堂多口味、多样化、多档口改革,推进“小份饭”“儿童餐”等人性化点餐服务,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