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吉乡:用辛勤与汗水 守护草原最美风景
草原尚未吐绿,却迎来了大风天气,在海拔3200多米的泉吉草原上,经常能看到一群人拿着一个夹子、一个蛇皮袋、一把铁锹,靠着简单的工具工作在青海湖畔,日日守护着湖畔草原的整洁,他们就是泉吉乡的村级保洁员。
土布旦是年乃索麻村的牧民,45岁的他是村里的报账员,也是全乡38名草原管护员中的一员。从小到大,土布旦从未离开过草原。帐篷里玩耍、牛群中嬉戏、马背上成长的他和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
随着好政策像阳光一样照耀在泉吉草原,交通运输快捷了,牧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然而,有人生产、居住的地方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生产生活垃圾,起风的时候,更是吹得各类垃圾遍布草原。土布旦回忆道,“有牧民家的牛羊不肯进食、日渐消瘦,牛羊死后,剖开其肚皮时发现,牛的胃里全是彩色的塑料袋。”这一切,土布旦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保护这片赖以生存的草原。
近年来,刚察县结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和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工作,把旅游业、生态保护和清洁城市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在一起,在全县各村组建成立了村级扶贫保洁队伍。泉吉乡把乡属机关单位、村(社区)和寺院生态环境划分为9个责任区,明确了整治范围、责任单位和包抓领导,并通过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方式综合整治,形成了干部全员上阵,群众积极参与的综合整治模式。
随着牛羊误食塑料袋致死的事件频发,群众意识到了垃圾的危害,加之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县、推广垃圾分类等活动的开展,群众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土布旦说,“现在乡亲们不乱丢垃圾了,会跟着我们一起捡。”如今,乡上给每个村都配备了垃圾运送车,村里也用起了大型垃圾箱,工作很方便。而且和过去相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土布旦的工作量相对减轻了。
年乃索麻村村民的做法和变化,只是泉吉乡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1年泉吉乡累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110场(次),出动车辆180余辆(次),平整土地480方,清理垃圾1200方,回填料坑1250方,参与人数达1560余人(次),该乡切吉村和宁夏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经过近年的努力,泉吉乡把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提到了优化环境、展现形象、惠及民生的高度,以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的形式强力推进,随着整治的不断深入,群众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观念由“要我整治”转变成了“我要整治”。
春寒料峭,土布旦又开着垃圾清运车,开始走进草原捡拾垃圾。土布旦记不清捡拾了多少塑料、尼龙、破麻布和铁皮、玻璃罐子,垃圾车装满了一车又一车。他不仅自己捡垃圾,还给牧民群众发放藏文版的环保手册,教会他们如何妥善处理垃圾、保护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加入保洁员“队伍”,越来越多的人在草原小憩后自觉带走了生活垃圾。
如今的泉吉草原绿草如茵、牛羊悠闲,街道干净、村庄整洁,环境优美,路上时不时会看见牧民群众提着生活垃圾,投放到固定的垃圾回收点。
土布旦说:“只要有空,村民们或上山捡垃圾,或巡护野生动物,或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如今,村子已经成为一个你我都是生态管护员的环保村庄了。”说话间,他脸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向好的青海湖生态也赢得网友连连点赞。
近日,刚察县又启动了第一轮垃圾分类三年行动,动员群众从自己做起,树立低碳环保理念。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生态环保从陌生到熟悉、从不理解到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撰稿、摄像:多旦扎西 审核:才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