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有“味”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年轻干部用好调查研究的“法宝”至关重要,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干事创业方能“水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调查研究有“汗”味。“爬罗剔抉苦劳神,刮垢磨光始见真。”年轻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把调查研究与履职尽责、完成党中央部署的任务和当前任务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因地制宜地确立调研计划,明确调研内容,不能泛而不深,浅尝辄止,草草了事。要真正带着一双发现问题、寻根究底的“火眼金睛”到基层,既不搞“车里看、门外转”的走秀调研,更不做“套用模板、修改数据”的虚假调研,而是以“蹲下身子观察蚂蚁”的求实求真心态深入基层,在“解剖麻雀”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戳中问题的要害,不能眼里只有“盆景”和典型,而是需要走进田间地头、走到街头巷尾、走入千家万户,汗水湿透衣服,
一枝一叶总关情,调查研究有“泥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年轻干部调研不能扎推,成果也不能跟前人搞成清一色,到“示范村”就全是学习、借鉴,到“问题村”就全是完善、整改。在新形势下,年轻干部要冲破思维固化的藩篱,多进行打井式挖掘,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在热中见冷,安中思危,抓住“一碰就响”的情况、“一针见血”的问题,少看“亮点”、多看“痛点”,脚踩泥土探实情、听真话、取真经,多说“土话”、多接“地气”、多用“真情”,只有不断拉近干群距离、增强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才能让广大群众敞开心扉,对调研人员说“掏心窝子”的实在话,这样的调研才能真正汲取群众智慧、找到发展之策、掌握群众期盼,从而达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目的。
虚心竹有低头叶,调查研究有“辣味”。“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调研工作中要听得进有“辣”味的批评意见,真正做到“不怕辣”“辣不怕”“无辣不欢”,同时想基层所想、急基层之所急、解基层之所忧,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问题最突出的工作一线,掌握基层真情实况、听群众真正呼声,在“十月怀胎”地调研后,要向领导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搞“一调了之”的交差式调研,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只记不做、只听不改”,对基层存在的困难“只看不管、敬而远之”,不仅降低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值、更要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中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真正提升调查研究的成效,让调查研究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利器”。
(丁玲,2021年选调生,刚察县伊克乌兰乡角什科秀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