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渠村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8月30日,清晨的尕渠村格外宁静,阳光温柔地爬上了老屋的房檐,村巷里不时传来几声鸡鸣。“庄员们,今天的核酸检测一会儿就开始,请大家在家做好准备、做好防护……”清脆的喇叭声打破了清晨的静谧。驻村工作组、医疗组、“一核五队”成员和村干部开始了每日防疫工作的第一道程序。
五天前,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个小村庄悄然打响。

沙柳河镇尕渠村因地理位置较优、村集体经济较强等原因,多数村民已在县城安家落户,村内居住人员多为务农、放牧人员。但随着“密接”人员的出现,美丽的小村落也不禁染上愁色。为全面阻断疫情传播风险,早日恢复村庄往日静美,沙柳河镇根据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求,立即启动镇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尕渠村实施临时静默管理。同时,抽调精锐力量下沉一线,联合村干部、驻村工作组、“一核五队”成员筑牢联防联控“铜墙”,构建群防群控“铁壁”。
因村内道路四通八达,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难点”。经实地踏勘,工作组决定在全村设立4个道路卡点、6个道路封锁点,每天24小时派人执守,对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作为全镇第一个封村的村庄,不少村民对静默管理感到不理解,甚至忿忿不平。“为啥就封我们?没米没面,我找谁去买?”“住在县城的孩子来看看我都不行,这样的日子要到哪天?”为了让村民们进一步了解静默管理的必要性,镇级抽调人员、村“两委”成员、“一核五队”成员共15人在静默管理当天组成宣传组、巡逻组和值守组,分头开展工作。宣传组挨家挨户走访,对静默管理原因、要求和制度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全体村民了解和掌握村民必履义务;巡逻组配合职能部门做好重点区域的消杀工作,同步维护好村内治安秩序,消除一切不稳定隐患;值守组在卡点、封锁点严格管控过往车辆及人员,确保“村内人员不出、村外人员不进”。同时,为保障村民日常生活,“一核五队”成员根据村民群内提出的各类物资需求进行详细登记、统一采购;对急需就医人员开具村委会证明,让村民及时就诊,绝不耽误。“起初,一些村民不理解是因为心里没底,因为防控效果明显,质疑的人没有了,大家都知道了静默管理的意义。”工作组成员陈景文说。
运筹帷幄,巧博“疫”
面对疫情复杂态势,掌握村内人员的流调数据成为第一要务,“白加黑”模式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常态,在短时间内掌握全体村民流调数据极为艰难。村支书李生茂提出,“首先根据县级指挥部反馈的数据进行逐一排查,从重点人群中开始数据收集,再逐步延展至普通村民。”灵活的工作方式得到大家的点赞和支持。熟悉了村情,工作组很快对重点人群进行详细划分和数据收集,并对重点内容及时反馈至镇、县两级部门,为流调数据的追溯提供了强硬支持。截至目前,尕渠村实施居家隔离135人、解除隔离措施34人。同时,分批次、分重点完成核酸检测5轮、2200人(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连日的不间断工作,对工作组成员是一次考验。但是,疫情防控是一项持久战,唯有内外一心、形成合力才能战胜它。静默管理期间,从防疫物资的储备、生活物资的分发、重点区域的消杀、核酸检测的排序,所有辛勤付出都被群众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也让静默管理中的村民不再变得心神不定。大家从“要我做”逐渐转变为“我要做”。群里有人说“父母在村内居住,没法去照顾”,马上就有队员去落实此事。每天查看微信群有没有新消息,已经成了工作人员生活的一部分。“看到工作人员在群里嘘寒问暖、发布检测结果、鼓励大家坚守静默规定,我不再感到害怕,反而有了更强的安全感,感谢党和政府!”村民张德芳说。
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尕渠村坚持把“战斗式堡垒”建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政治优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竖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屏障”,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撰稿:华秀才让 审核:桑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