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组织部部长的生命答卷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8日 消息来源:县委组织部

近日,《新闻联播》以《朱治国:心中有信仰 肩上有担当》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年仅43岁的朱治国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22年工龄25年党龄,这样一位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之人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为党的组工事业燃尽生命,交出了一名组织部部长的“生命答卷”。

在扎根基层的选择中,书写“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的政治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21岁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毅然决然选择把根深深扎在基层。18岁入党的朱治国立志走遍青海所有的村庄,只要下乡,他就会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参加工作20多年,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他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那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见证了朱治国“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他以日复一日的行动书写了初心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学习朱治国同志甘于奉献、沉下身子、扎根基层的精神品质,坚持“心”近基层、“身”入基层,以坚定的信念走好“脚下路”,让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生命的足迹印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之上。

在实事求是的作风中,书写“艰难知勇毅,磨砺得玉成”的民生答卷。了解到基层反映待遇低严重影响脱贫发展和组织建设的情况之后朱治国本着“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劲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大家迅速分组下乡,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此外,让农村牧区成百上千村“两委”干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带头人,是朱治国心心念念的“大事”。为此,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赴省外“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这些基层干部后来成为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2017年时,面对全省有近80%的村集体经济属于“空壳村”的现状,朱治国同志更是事必躬亲、迎难而上,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闯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尺子”,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和“中梗阻”,甩开膀子苦干实干,沉下心来抓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下表面功夫,面对困难不退却,面对矛盾不回避,展现组工干部奋勇争先的良好风貌。

在干净坦荡的坚守中,书写“虚怀若竹,清气若兰”的廉洁答卷。为官从政最大的正道就是操守清正,最正的本色就是清清白白。2004年底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为了团聚,妻子只能多次参加西宁市、青海省的公务员考试。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都当即回绝:“规矩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遵守,我不能坏了规矩!”办公室按月收取加班餐费,有一次出差,办公室人员替他垫付,他出差回来后立即送还。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都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他说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唯有心如止水,才能至清至洁,阻击诱惑,永葆清廉。”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的廉洁本色。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常敲“律己警钟”、常扫“思想灰尘”、常思“贪欲之害”,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守住底线,时刻提醒自己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努力做“既干净、又干事”的正气表率。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2021年选调生 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主任助理 恒秀措

审核:杨德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