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之“树”常青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7日 消息来源:

  刚察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上下积极落实防控措施,合力推进。自202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连续在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等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并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标、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普查、松材线虫病防控专项行动等工作方面成果丰硕。2022年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在全州政府目标考核中名列优秀等次,综合排名全州第一,这是继2020年、2021年之后,刚察县连续三年在此项考核中获此殊荣。

  全方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升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自202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林(草)长制为抓手,把森林病虫害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鼓励、支持、引导,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刚察县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研究出台《刚察县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刚察县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协作方案》《刚察县2021年—2025年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与全县各部门通力合作,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分级联动的有害生物联防联控体系。县政府、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各乡(镇)三级联动,签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刚察县2021—2025年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控目标责任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协议”,完善监测预警网格体系。并与县交通运输局紧密配合,强化项目实施、道路养护等环节木材检疫,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渠道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通知》,与各乡(镇)并肩合作,组件专业技术人员为支撑的快速响应队伍7支,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增强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筑牢安全屏障。

  多角度开展监测预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四率”指标。一是成灾率。2022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53万亩,其中:明亮长脚金龟子发生面积0.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退耕地)鼠害(根田鼠)发生面积1.49万亩;灌木林地鼠害(高原鼢鼠)发生面积2.54万亩,全部为轻度发生,较2021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降低0.65万亩,连续两年成灾率为0,远超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目标任务。二是无公害防治率。积极开展科学防控手段,利用地箭(弓箭)采取人工捕捉无公害防治,从而达到控制鼠害泛滥目的,有效减少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影响,连续两年完成鼠害防治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为100%,远超无公害防治率达93%以上目标任务。三是测报准确率。2021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预测发生面积为4.53万亩,2022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实际发生面积达4.53万亩,测报准确率为100%,较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远超测报准确率85%以上目标任务。四是检疫复检率。对全县所有外调苗木进行复检,2022年共复检各类绿化苗木178万余株、各类松木及其木制产品155立方米,所有外调苗木、木材及木制产品全部具有植物检疫证书,植物产品来源合法,要据检疫手续齐全,较2021年检疫绿化苗木增加91.5万株,检疫各类松木及其木制产品增加70立方米,连续两年检疫复检率为100%,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

  深层次开展外来物种普查,杜绝松材线虫病等疫情传播。为全面杜绝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精准做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一方面成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普查专家技术组,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以县、乡(镇)两级行政区自然保护地为普查单元,对全县所有森林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普查,2022年累计普查面积达21.8万亩,完成普查工作量的32%;新发现有害生物种类达10种,病害1种,天敌昆虫2种,制作标本8套,拍摄生物照片253张,均为本土有害生物,且为轻度发生。另一方面对全县松木进行松材线虫病春普及秋普监测调查,充分利用“新版 2.0 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共计踏查23条数据,拍摄照片77张,发现枯死松木0株,共计普查面积约896亩,较2021年增加110.7亩,未发现松墨天牛及松材线虫病入侵风险。


来   源: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通 讯 员:张媛媛

审 核 人:晏银丽

总 监 制:妥国胜 
发 布 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