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新”更走心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贯彻发展理念,让群众思想“亮”起来。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十年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升至第1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一条条时间轴,一个个跃动的数字,印证着民生事业的发展成色和社会共享水平的提升让“建设最美家乡”的发展理念根植人心。
落实基层服务,让群众心里“暖”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一张老照片,定格好作风;一条山间路,联通干群心;一本明细账,写满为民情。深入基层,我们要放下架子,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服务百姓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紧紧抓住支撑这个“牛鼻子”,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会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激情,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才能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提供政策支持,让群众口碑“火”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新农合、新农保、城居保、公租房、最低工资……这些年,惠民政策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惠民政策接连出台,正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各地要根据地方实际,想方设法出台富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才能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刚察县组织部 干事 王晓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