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用力”“走心”方得“民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二字分量最重,从村支书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总书记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兵”。
在贴民心、亲民意上“入情”,以一片丹心得“民心”。行程万里的征途,辉映着万家灯火,习近平总书记在黄土地怀着“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的朴素愿望,在正定大街摆桌子与百姓深入交流,在宁德沿着柴刀砍出的荆棘山路三进山村听民声……无论身在何处,“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的理想初心从未改变。党员干部要自觉向总书记看齐,牢记初心使命,时时以人民为中心,厚植“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情怀,多抽时间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真正以“心怀国之大者”的胸襟和气度做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标杆和榜样。
在听民声、察民情上“用力”,以一份担当得“民心”。走过一条条崎岖不平的路,握住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一条条街巷、一间间村舍、一方方炕头,见证了总书记对百姓的真挚情谊,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始终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奋进之路上,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为指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走进基层一线,观照人民生活,用“点穴位”的大实话、“接地气”的大白话同人民群众谈心交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用脚步丈量基层土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深刻体现“人民至上”的千钧分量。
在纾民困、惠民生上“走心”,以一腔热血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和指示批示中,对“人民”二字强调得最多、分量最重,数年间,他翻山岭,冒风雪,顶烈日,带领14亿人民奔好日子,实现了党和人民的“双向奔赴”。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的殷殷嘱托,让“百姓盼的”和“党和政府干的”紧密对接、同频共振,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急难愁盼”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让更多“民生账单”变为“幸福清单”。(张艺 2021年选调生 刚察县沙柳河镇河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