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暖心揣“农情具意”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2日 消息来源:

年少的时候,我们怀揣着满腔真诚,只要喜欢一件事,便会无条件地去付出和努力。长大,有幸成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青春因为磨砺而出彩,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的回信中对青年提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殷切期盼,号召青年干部要“爱农”“重农”“兴农”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块。树不离根,党不离民,吾身本是黎民子,立身定是为黎民。回首来时为民路,寻得锄、犁、耙三具,唯有如此,才能不负真心,不负寄寓人民的真挚情感。

“饮水思源”的爱农“寸草心”,持“理想之锄”。接续的奋斗以理想信念为支撑,奔跑的路上以信念为助力。习近平总书记不到16岁就来到梁家河插队,乡亲们敦厚朴实、善良热心的品质如春风化雨般浇灌在他心间,孕育出“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离开后的他仍心系梁家河和百姓。作为青年干部要以饮水思源的“寸草心”,树立起人民至上的理念信仰,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找准奋斗的“航标”并付诸于实践,要多到地垄田间,多行泥泞小道,及时清理思想“杂草”,永葆为民的初心,厚植爱农情怀,坚持深入基层,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在“汗滴禾下土”中挥汗吃苦、磨砺心性、祛除稚气、增加泥土气。

“民生多艰”的重农“玲珑心”,运“希望之犁”。回望悠远深处的历史,立足奋发进取的当下,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线”便是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插队到梁家河,就是要让大家重视乡村发展,用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带领群众在梁家河打出第一口深井、建立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代销店、磨房,建成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搭建至今仍是全村最好的淤地坝,实现让乡亲们吃饱穿暖的梦想。犁尖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作为青年干部要同样以犁为启,在“良田千顷”上做一粒“好种子”,始终犁尖向不移,翻土沃千壤,置顶“苍生俱饱暖,辛苦出山林”的重农情怀,以民生多艰的“玲珑心”,洞悉实情、夯实本领、铆足干劲。

“筚路蓝缕”的兴农“沧海心”,驾“真情之耙”。事成唯有用心,功到必在精磨。打耙是栽种前的重要一道工序,下苗栽种,只有做好铺垫才能茁壮成长。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凭着“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的信念,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搞农田建设、修通道路、修建厕所、办扫盲班……仅仅三年,梁家河村容村貌村风就发生巨大变化。作为青年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同样需要用细心去“浇灌”,时刻谨记乡村必振兴的兴农情怀,以筚路蓝缕的“沧海心”,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解开人民的“真情袋”,成为人民群众放心的“精准称”。(丁玲,2021年选调生,伊克乌兰角什科秀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