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垃圾分类 齐心共建美丽家园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0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刚察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青海(刚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五年行动方案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构建“243”发展布局的部署要求,调动全县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建立了一套垃圾全域治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机制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农牧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刚察”路子。

  建立健全一套长效治理机制。坚持“整体管理、分片负责、量化任务、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的“大城管”管理理念,将城镇管理服务延伸至各个乡镇,建立31个网格化环境监管片区,健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禁塑减废等相关制度,形成职责明晰、各负其责的环境整治监管联动机制,探索实践出“户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置”的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运行机制。2022年3月,全面启动城乡垃圾分类五年行动,按照“试点巩固、普及推广、全域覆盖”的思路,细化量化考核细则,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联、科级干部包点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多元治理机制,高标准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及垃圾分类工作。

  着力打造一支专业保洁队伍。充分发挥城管部门在城市治理工作中的枢纽作用,分门别类组建10个城镇专业管理大队,进一步强化城镇精细化管理。针对农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点多面广、垃圾清理战线长的实际困难,先后组建5支乡镇基层保洁队伍和31支村级保洁队伍,实行“定人定段、定岗定责”管理,确保基层环卫队伍“拉得出、能干事、干成事”。此外,我县还创新提出“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坚持县、乡、村、队四级网格联动发力,形成“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全力建构一个全过程治理体系。紧盯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目标,坚持“向上争一点、援建引一点、财政投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配齐配全可回收、厨余、有害及其它垃圾压缩转运车11辆,农牧区垃圾回收车31辆,设置居民小区五分类智能垃圾屋23座,城镇及农牧区固定垃圾投放点905组,县城、乡镇、村社、自然保护地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覆盖率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70%,全部运行费用均纳入县级财政予以保障。此外,近年来,累计投入421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农牧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0吨;采取“县级投入+社会资金”的方式,投资374万元分别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15吨的刚察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和日分拣能力5吨的生活垃圾再生分拣中心。今年,再次建成日处理量10吨的餐余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全力以赴打通了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最后一公里。

  织密织牢一张闭环监管网络。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原则,紧盯“前端”打好分类基础,瞄准“中端”全面精准收集,发力“后端”做好收尾处置“三步走”,探索健全“片区管理、数据跑路、订单作业、上门清运、督查指导”五项服务体系,将物业管理服务向县城周边8个游牧民定居小区延伸,持续优化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布局,不断加大设施、宣传投入力度,高标准谋划推进“收集——运输——处置”系统,提高垃圾回收率、资源化处理率。同时,在生活垃圾再生分拣中心全面运营的基础上,今年还成功引进了4套数字化、智能化AI处理终端设备,初步实现了生活垃圾智能化数据分析、垃圾分类精细化跟踪管理。

   倾心营造一流舆论宣传氛围。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加强民意分析、民情反馈、民心回访工作,综合运用融媒体中心“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结合全县禁塑、爱国卫生等行动,广泛开展敲门入户、大手牵小手、现场指导、错时“桶前值守”等特色宣传引导,动员广大居民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并根据每户分类投放情况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牵头抓总、微信群动态跟进、积分兑换正向激励”三项措施,使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根植民心,成为行动自觉。

  下一步,刚察县将从优化垃圾分运布局、全力补齐设施短板、探索长效“共建共享”机制三条路径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在各个环节上下足功夫,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让农牧区群众更加宜居、让政府服务更有温度。


来   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编辑:焕角龙什多

总 监 制:妥国胜 

发 布 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