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格局 提升发展动能以农牧业综合改革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伊克乌兰乡农牧业综合改革工作纪实
伊克乌兰乡作为刚察县唯一的纯牧业乡,传统粗放的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方面严重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全县农牧业改革工作总体思路,把农牧业改革工作作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为目标,按照县委1136工作思路,坚定不移推进农牧业综合改革,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体系的形成,农牧业综合改革初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化带动作用凸显,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畜产品附加值日趋增高,品牌化效应初步显现;设施农牧业规模加大、生态效益得到体现;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智慧化雏形基本形成。
主要做法
下一步,伊克乌兰乡将继续把农牧业改革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农牧业“五化”转型步伐,发挥组织引领作用,持续加大产业发展保障力度;加快产业转型速度,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力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打牢农牧业改革工作基础;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作用,促进农牧业增效;扩大联农带农机制覆盖面,实现农牧民增收,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农牧业改革工作中,以“打造绿色有机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切实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重点推进农牧民草场向经营大户、生态牧场、生态合作社规范有序流转,加强流转草场监督管理、推进农牧区资源整合,为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培育发展壮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产业,不断提高农牧业特色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促进畜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智慧化转变。
(二)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在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引导各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羔羊早期断奶、牦牛一年一胎、藏羊“两年三胎”等科学养殖技术,通过淘汰杂色羊、欧拉羊,良种串换、牦牛提纯复壮等方式优化牲畜种群,深入打造“环湖型牦牛”“白藏羊”等一批区域品牌,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特色农牧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合理控制“半舍饲”养殖规模,提升牛羊肉品质,保证产品质量,打好“特色”“品质”两张牌;以生态农牧业提档升级为着力点,加快落实州委生态农牧业“七个一”工程建设,推动全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激化农牧区可持续发展活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持续加强草原治理和监管,严格执行禁休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认真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执法,精心实施灭鼠虫害、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青贮窖、贮草棚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草原牧养+舍饲养殖”的养殖方式,促进草畜联动、草蓄平衡、生态循环发展。
(四)着力推动产业融合,激发农牧区可持续发展潜力。依托“伊克乌兰乡民俗文化体验区”项目,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体验农牧区生活的牧家乐、旅游牧场、生态观光畜牧业为代表的牧区生态旅游业,构建“旅游+”产业,如“旅游+民俗露营”“旅游+畜牧观光”等。通过“旅游+”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链条发展,不断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努力打造产业振兴、绿色循环、融合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构建起政府、企业、群众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责权利统一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保障三方面的关系,通过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服务提升全方位推进,从根本上实现产业有效融合、经济社会有效发展。
来 源:伊克乌兰乡
通讯员:综合办
审核人:秦奎
总监制:妥国胜
发布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