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绘就最暖民生底色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日 消息来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刚察县民政局以增强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为目标,健全兜底线、精准化、发展型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切实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绘就刚察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精心帮扶,实现了从“兜底保障”到“幸福提质”。结合《刚察县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社会救助监管效能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等工作,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我县脱贫不稳定和易致贫人口、低保边缘家庭及潜在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状况,以“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活动为契机的地毯式排查走访将收入不稳定、易致贫对象等返贫风险较大群众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定期排查、电话走访,随时关注,精准掌握家庭变化状况,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对纳入低保、特困救助后仍存在困难或发生暂时性困难的人员及时实施临时救助,有效防止产生新的贫困群体,全力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截至目前,我县共有保障对象2026户4417人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180.96万元。其中,城镇低保333户567人,救助金额为238.55万元;农村低保1468户3401人,救助金额为965.53万元;特困供养127户132人,救助金额为104.3万元;临时救助98户317人,救助金额为75.88万元(其中救急难8户36人,救助金额为22.41万元)。

图片

  精细发现,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一是充分发挥县、乡镇工作人员及驻村干部、社会救助基层经办力量等作用,聚焦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扎实开展入户排查,切实将符合条件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保障范围,避免“死角盲区”。截至目前,共对4769名困难群众进行排查走访,努力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三清三早”。

图片

  精准救助,实现了从“规范运行”到“精准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及时成立和调整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起县乡村纵向互联、部门信息横向互通的救助工作体系,做到政策、对象、标准、管理和机制紧密衔接。二是加快构建分层分类救助和关爱服务体系,实行急难救助12小时答复24小时救助模式。针对救助对象急难情形为重点的急难救助层,我们开展了“先行救助”,同时,我们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和发放银行,率先在全州打通救助绿色通道,实行急难救助“不分节假日”12小时答复加救助模式。截至目前救助急难8户36人,救助金额为22.41万元。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发挥“救急难”和“及时雨”作用。

  精益服务,实现了从“稳定脱困”到“共同发展”。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刚性支出扣除、收入扣减、重病重残单人保”等惠民政策措施。调整优化低保“单人户”政策,因就业和其他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对脱贫户和监测易致贫人口全面落实逐户排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救助范围。截至目前各乡镇正在加大低收入和支出型家庭认定工作,并且及时跟医保部门积极进行数据共享机制,其中乡村振兴局反馈数据共298条,实施社会救助16条,医保部门反馈数据122条,实施社会救助18条,省级反馈社会救助对象存在疑点数据626条,现已下发各乡镇,且各乡镇已排查完成,并计划取消救助条件78条。及时防范“漏保”“漏救”等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二是全面推动“以案促改”工作。不断压实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和时限,重点从问题整改、部门联动、联合督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确保整改主体责任落实。对审计发现问题,我局在2022年开展自查整改落实工作的基础上,对2019至2023年的各项社会救助资金及相关档案进行倒查,要切实担起责任,对标对表、举一反三,把检查反馈的各个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不留死角,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补齐了各类短板弱项,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抓好末端落实。三是推进社会救助年审复查工作制定《2023年刚察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年审大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导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开展各辖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年审工作,严把入户调查、审核审批、公开公示和监督检查四道“关口”,切实做到“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截至目前全县城乡低保共计1801户3968人,完成低保年审共计1801户3968人,完成率100%。

  下一步,刚察县民政局将持续坚持“民政爱民 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最大热情、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 源:县民政局

通讯员:王晓枫

审核人:秦刚

总监制:妥国胜 

发布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