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乌兰乡:社会治理精细化 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不断深化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伊克乌兰乡将村规民约作为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融合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运用“刚察零距离”微信小程序,通过积分制的有效运行,实现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从“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形成了见贤思齐的良好乡风。
多元参与,共推基层治理。村规民约作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缩影,是乡村振兴实现乡村良治中文化价值重塑、秩序稳定的重要突破点,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修订的村规民约广泛体现社情民意,我乡积极征求村民意见80余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6次,修订村规民约47条,将科学发展、文明新风、道德礼仪、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通过村规民约督行、党员带头示范、先进典型评选等方式,从思想上行动上引导村民自觉抵制歪风陋习,倡导文明生活,营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精细管理,完善基层治理。建立“平安网”管理模式,推行“网格管理、组团服务”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76个小组,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使“家庭纠纷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社、小事不出村”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了对群众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截至目前,便民综合服务网格已掌握群众在饮水、供电、出行、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4089件,办结4089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达到100%,打通了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全乡社会治理的总牵引。
信息平台,助力基层治理。运用“刚察零距离”微信小程序,通过整理规范,形成各村积分制度,采取给村民日常行为考核打分,量化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成果,有效落实了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的“五要”工程,摆脱了传统的进村入户测评考核浪费纸张、延误时间、效率低下的困扰,实现了政策法规线上解读,意见建议线上反馈,突出问题线上举报,村规民约线上考评,困难问题线上解决。
下一步,伊克乌兰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州县社会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常态、新形势,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意识,全面推进文明乡村建设,让美德之树四季常青、让道德之花遍地开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沃的精神文明土壤。
来 源:伊克乌兰乡
撰 稿:史自莉
审 稿:达哇建参
发布人: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