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饲草飘香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1日 消息来源: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

近年来,刚察县坚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有机绿色循环种养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努力打造优质人工饲草生产基地,做优做精有机养殖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引、繁、推”一体化发展,集成示范优质饲草“种、收、贮、用”实用技术,做足“草”文章,唱响“产业”之歌,牧草种植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图片


眼下正是秋收的好时节,9月14日,记者走进刚察县哈尔盖镇贡公麻村饲料种植基地,青贮燕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郁郁葱葱的牧草为刚察大地铺上了一层“绿地毯”,牧草的芳香随风飘扬,在蓝天的映衬下,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实行封山禁牧政策以来,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但畜牧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农牧民为了生计,出现了“偷牧”“夜牧”现象,使得封山禁牧政策的效果打上了折扣。

为了将封山禁牧政策落到实处,又能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做好农牧耦合、草畜联动工作,哈尔盖贡公麻村以集约化管理土地为依托,在刚察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投资952万元建成刚察唯一的标准化饲草料基地,有效缓解了全县草畜矛盾的现状,对提供更多更好的畜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贡公麻村标准化草产业基地现在已修建了2栋储草棚,3栋农机棚,1座青储窖,另外3栋储草棚正在建设当中。”贡公麻村第一书记吉太加向记者介绍,“去年,在县内共出售了1094吨干草,有效保障了本地区畜牧养殖生产提供优质饲料、并向州县外出售了460多吨干草,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养殖户对高品质的饲草料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长期以来束缚刚察县饲草品种单一、饲草蛋白含量低、连作地力衰退等瓶颈问题,刚察县积极探索冷凉气候条件下禾豆饲草混播(间作)种植技术,形成高产量、高蛋白、高地力的“三高”型优质青饲草种植技术体系,进而达到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加速推动草畜联动、农牧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

“今年全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了1200多亩燕麦外,还种植了3000豆草混播,现在看来,长势不错,肯定能有好收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牲畜的草料量的需求,还可以以草补充饲料,增加营养。”吉太加说。

图片


近年来,哈尔盖镇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饲草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种植优质高产饲草,做强草产业文章,推动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哈尔盖镇通过哈尔盖碳化硅场、十二道班两处牛羊交易点以及青海一品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青海夏华清真食品肉有限公司等对接出栏,全镇实际出栏牛羊10.6万头只,出栏率达40%,完成出栏任务率80.8%。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生态牧场+生产基地+经营主体+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链条延长、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2年,贡公麻村宗日盖农机具专业合作社共集约化管理土地520公顷,其中种植燕麦186.67公顷,豆草兼种13.33公顷,油菜籽320公顷,共收入460万元。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的新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事托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遏制良田撂荒,还能促进多方增收。”贡公麻村党支部书记仁青说,“按照该模式,村集体和合作社负责农业生产中的耕、种、管、收、售等全部作业环节,村民可按情况获得一定分红。2022年参与流转土地的每户家庭,其成员每人分到了3585元的分红。有效实现了集体收益、村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自从实行土地流转后,村集体经济就逐年呈上升趋势。村‘两委’利用集体经济帮我们治理鼠患、上缴养老金,我们十分满意。”贡公麻村村民才郎贡高兴地说。

国富民强,只有村集体这个大家庭富裕了,村民的小家庭才会衣食无忧。

图片


吉太加介绍,贡公麻村党支部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充分盘活现有耕地,先后发展合作社规模种植、农贸市场店铺租赁、油菜籽加工等村集体经济,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村集体经济构成趋于多样性,拓展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2022年,通过种植油菜、加工油菜籽收入320.9万余元,1.45万亩耕地租赁收入530万元。

“今后我们将依托草产业基地,鼓励农牧民群众发展‘草原牧养+半舍饲圈养’的养殖模式,解决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问题。同时,利用现有耕地开展燕麦种植,以点带面,形成饲草料储备和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推进饲草料提质增效,实现草畜联动、草畜平衡、生态循环发展。”仁青说。

图 文:祁连山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萍

责 编:王有艳

本期监制:贾丽娟

总监制:刘增奎 智华坚赞

来 源:海北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