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五抓五起”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刚察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提升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带动基层高质量发展”,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总目标,强根本、固根基,重巩固、促衔接,抓发展、惠民生,以“五抓五起”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同频共振,用心用情用力绘就“农牧业强、农牧民富、农村美”的“新画卷”。
抓队伍,让思想“活”起来。聚焦强化党性淬炼和思想淬炼,坚持把健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综合考虑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实际需求等因素,以“政治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三种模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分类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能力提升班、农牧民党员冬春训等培训班20余期覆盖率达1300余人(次),为农牧民党员常态化“补钙”、持久性“充电”。依托省委组织部实施的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组织2名村干部、2名村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研究制定《村(社区)“两委”班子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一肩挑”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深入推行“提出事项—收集意见—提出建议—监督落实—通报反馈”闭环式议事规则,完善“三资”管理,全面实现“一事一监督”。
抓发展,让产业“兴”起来。坚持以产业发展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抓手,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在做强一产上下功夫,深化压公麻村生态养殖、泉吉乡年乃索麻村金山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示范点建设;着力在做实二产上下功夫,持续加大贡公麻村菜籽油加工销售、农机具租赁、环仓贡麻村“吉尔孟乡牧人农副产品加工”特色产业;着力在做精三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果洛藏贡麻村民族村寨建设、角什科秀麻村乡村旅游民宿文化体验区、扎苏合村“梦蓝圣境”旅游度假村等旅游新业态,全县各村“转变传统、提升本土、推进特色”,形成“一产主导、多产融合、竞相发展”的格局。
抓服务,让窗口“亮”起来。通过打造“窗口最强党支部”,新组织设置,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采取“1+1+N”服务模式,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区窗口,设置一名专职负责人,负责区域内的整体管理;各窗口按照实际需求设置一至两名工作人员,实行AB岗工作制度,推行“一柜式、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实现群众在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即可完成各项业务的办理,为居民群众提供“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优质服务,推动网上办、就近办、延时办、双休日预约办、帮办代办、党员志愿岗服务等工作的开展,进驻服务厅县直部门32个,进驻工作人员65名,累计为群众办理各项服务140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9.5%。
抓网格,让治理“实”起来。在乡村实施“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社区建立“两厅四站”机制、机关创新“一引领四提升”举措,组建社会治理队伍31支,综治维稳站8个,机关党建联盟服务队伍8支。以党建品牌引领一颗“子”,激活赋能基层治理一盘“棋”的原动力,构建起以党委领导为核心,政府负责、机关助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协同联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纵向构建“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党员中心户”,横向组建“村(社区)+包联单位”组织架构,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健全完善“群众点单、党组织下单、包联单位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设立党员先锋岗、群众来访接待室,通过“一问题一表”“一事一销号”的方式,对已经解决的问题查效果,对正在解决的问题查进度,对未达到目标要求的查原因,并向职能部门派发“任务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有效破除基层工作“壁垒”,“一条链式”服务机制。
抓整治,让环境“美”起来。坚持将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结合全域无垃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清四乱”、城乡垃圾分类处置、青海湖环境整治等行动,持续巩固天蓝、草绿、水清的环境整治成效,按照“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区域到人、层层落实”的工作模式,实行县四大班子一把手联点各乡镇、副县级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包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片、村“两委”包社、网格员包户,层层包干负责、传导压力,形成县乡村社户环境卫生整治五级联动机制,实现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将绿美建设真正干成一项聚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县委组织部 丁玲)
来 源:刚察组工
总监制:杨德霖
转 载: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