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三举措持续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 消息来源: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刚察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一批农村基层党组织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建强了战斗堡垒,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提升政治站位,全面强化责任担当。强化系统谋划。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组织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始终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到突出位置,纳入组织工作要点,作为基层党建全域提升重要抓手,通盘考虑、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强化工作统筹。县委组织部坚持以上率下,牢牢扛起政治责任,切实履行好组织部门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职能职责,精心组织实施,强力推动落实。县级统筹人员力量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骨干人员负责扫黑除恶工作;同步配套建立定期研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制度,对重点任务定期分析研判、检点推动。强化督查指导。用好督查指导“指挥棒”,制定出台《刚察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意见》,成立1个县级总巡回指导组和5个县级督导组,加强对扫黑除恶工作面上的指导;同时,坚持全面督导和专项督查相结合,采取“点穴式”督查、“机动式”巡查、“面对面”反馈、“点对点”通报等方式,持续传导压力、夯实责任。

筑牢战斗堡垒,夯实扫黑除恶基石。常态整顿提升。坚持把“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贯穿始终,细心把脉,精准开方,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一”(即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整顿要求,“一村一策”逐一制定整顿方案,明确整顿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全面化解矛盾问题,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整顿提升完成。发挥头雁效应。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选拔实诚实干实在的党员为村党组织带头人。换届后,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平均年龄39.2岁,比上届降低6.3岁;35岁以下6人,占15.8%,比上届上升4.1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6人,占68.4%,比上届上升15.3个百分点;女性5人,占13.2%,比上届上升4.4个百分点;致富带头人23人,占60.5%,比上届上升4.6个百分点;连选连任28名,占73.7%,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建立健全择优储备、动态调整、备用结合的村级后备力量选育机制,当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24名,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注入源头活水。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摸排基础上,充分发挥党支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职责,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主动检举、揭发涉黑涉恶线索。全面开展农村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征集工作,极大夯实了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扫黑除恶的群众基础。

着眼常态长效,铲除黑恶势力土壤。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保障信息畅通,确保党员涉黑涉恶信息能够在组织、纪检,以及公检法司等部门互通有无,及时处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各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通过数字党建平台实施跟踪通报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有力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由宽松软向严紧硬转变,有效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严格人选入口机制。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对155名现任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全覆盖县级联审,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挡在“两委”班子之外。狠抓党员教育培训。开展村(社区)“两委”成员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党规党纪和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农村事业发展的“领头雁”。


来  源:县委组织部

撰  稿:赵  露

审  核:杨德霖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谭  莉 

转  载: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人:罗军